孩子内向该怎样教育?内向者的思维特点有哪些?

导语 孩子内向该怎样教育?内向者的思维特点有哪些?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内向并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并且要理解,内向是一个人的天性,它和血型一样,根本不需要去改变。

  若你懂得,内向的孩子就是天使!

  “结巴安娜”的故事

  安娜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大家族,她的曾曾祖父是英国一个有爵位的贵族,后来举家迁入美国开发新的财富。这个家族在美国的发展也繁荣昌盛,家族里出了三位州长,两位市长,甚至还包括几个着名的电影明星。安娜的母亲是纽约上流社会着名的名媛,父亲是一位富商的后代,安娜的父母都是社交场上的高手。在安娜童年的记忆中,家里时常举办奢华的晚宴,家里与她同辈的孩子都要给大家表演钢琴、舞蹈、或者诗朗诵。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安娜都不喜欢。

  她喜欢躲进自己的卧室里看书或者画画,她甚至不太喜欢和别的孩子玩耍。安娜最喜欢的人是外公,这个慈善的老人虽然儿孙满堂,但是他最喜欢安娜,因为安静的安娜非常像年轻时的自己,若不是要继承家业,这位老人宁愿自己的职业是一位昆虫研究员。每当假期的时候,外公总会找一段时间带着安娜去一些小岛寻找美丽的昆虫。

  安娜很讨厌每次聚会母亲就要她念诗给大家听,因为母亲发现自己这个女儿似乎比别的孩子在“识字”方面更有优势,但是安娜只要在众人面前讲话就会结巴。以至于后来家族里有些孩子给她起了个外号——结巴安娜。

  在安娜13岁那年,外公去世了。外公的去世给安娜非常大的打击,她很伤心,但是却不愿让别人知道,此后她变得郁郁寡欢,越发孤僻。只要和外人讲话她就严重结巴,她在学校里渐渐变成了一个“怪咖”,最后母亲不得不让她退学。

  退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就在家里阅读外公留下来的书籍,制作昆虫标本,绘制昆虫图画。这期间,除了父母和亲兄妹,她几乎不再和任何人交流。奇迹的是,这期间安娜的结巴渐渐好了,她的心情也恢复得很好,她把家里一个几乎废弃的地下室变成了自己的昆虫标本室。可她任然拒绝参加家庭聚会,如果母亲强迫她参加,她就会出现严重的痉挛症状。

  某一天,安娜突然对母亲提出,希望能够读大学。因为她想实现外公的遗憾——成为一个昆虫研究员。

  现在安娜的生活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她结了婚,丈夫是一位昆虫学教授,他们有一儿一女,一家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窝在温暖的小屋里读书。很少有人知道安娜家族显赫的背景,她也很少和家里的亲戚们互动,她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结交了几个密友,偶尔聚会;她有很多学生,喜欢和他们举办一些小型茶会,谈论生活和学术。她自己也有一个Instagram,分享自己的绘画。

  内向是一种力量

  安娜有什么问题吗?

  其实根本没有。安娜代表了这个世界上一类人——内向型的人。如果安娜的父母可以在她小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女儿是一个内向型的人,并且按照她的规律去培养,安娜的童年根本不会如此不幸。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这个世界褒奖“外向”的性格,不赞赏“内向”的性格。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信念——外向的人天生善于交际,长袖善舞,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在团队中表现更加活跃,所以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也更讨人喜欢。而内向型的人却不容易得到重视、关注,甚至快乐。

  有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内向的人,他们会觉得有点遗憾,甚至难过。还有一些会尝试改变孩子这种性格特点,更有甚者,会认为孩子有心理障碍。

  然而内向型人格真的是一种不太好的人格特质吗?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苏珊.凯恩列举了许多内向的成功人士,他们安静、稳重、深思熟虑,他们默默地带给了这个世界许多改变。如果他们不幸被强制改变成外向的人,这个世界会少了许多天才,多出许多“病人”。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父母纠正其性格,被同伴嘲笑或者排斥,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性格自卑,不仅不会去寻找自己这种性格的优势,反而还会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这种自卑会给他内心造成很多冲突,这些冲突会引发心理障碍,比如会引起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等。在安娜的身上,这种心理冲突变成了她的结巴以及孤僻。所以有问题的并非内向的人格特点,而是社会对内向人格特点的偏见。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