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如何过清明节-台湾清明节习俗
台湾清明节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
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
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
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漳州籍闽南人不过清明
台湾并非每个族群都过清明节,比如祖籍漳州的闽南人,就不过清明节。相传,当年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厌恶清明节的“清”在“明”前面,于是下令废除清明节,改三月初三“上巳日”为扫墓日。
另外,客家人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祭祖,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扫墓之外的习俗
台湾过去有“清明不回厝无祖”的说法,这足见岛内民众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台湾几乎每次清明节都可放假3—4天。
台湾过清明的习俗和闽南虽然差不多,但也有一些不同,除了传统的“挂纸”和扫墓外,台湾在清明节期间还有踏青、斗鸡、插柳、拔河、荡秋千、赐火等活动。
清明节差点被废除
有两三千年历史的清明节,前些年在台湾竟差点被废除。2007年4月,当时岛内掀起新一波 “去中国化”浪潮,民进党中常会通过决议,建议废除清明节的法定假期,改立《自由时代》创办人郑南榕自焚的4月7日为台湾的“言论自由日”,并要求时任 “行政院长”的苏贞昌尽快办理。消息既出,引发蓝营以及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弹,民进党的阴谋最终没能得逞。
清明节这天,也是蒋介石的忌日。
时光进入1975年,患上肺炎和心脏病的蒋介石,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到了4月5日,蒋经国早上来看望时,蒋介石的情况似乎有了好转,并露出久违的笑容。但晚上病情开始恶化,心脏出现衰竭。虽经抢救,还是于23时50分停止呼吸,终没能度过清明的夜晚。因此在台湾,清明也是“蒋公纪念日”,台当局后来将其列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每当清明前后,国民党高层前往大溪慈湖谒蒋陵,成为雷打不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