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孤单国家 猫一样内敛温顺的老挝

历史:公元14世纪,这里曾经是东南亚最繁华的国家之一,那时叫澜沧王国。1353年国王范甘统一了老挝,把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首都设在琅勃拉邦,直至1545年迁都万象。1893年后老挝逐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但国王王宫仍然在琅勃拉邦。历史彰显出了老挝最重要的两个城市:琅勃拉邦与万象。

琅勃拉邦

还未自历史中醒来

琅勃拉邦是旧都,静静地坐落在老挝的中北部。这里朝南300公里到首都万象,朝北400公里到中老边境。历史上曾经有很长的时间,因为公路交通不便,湄公河成为主要的到达通路。在普寺山向上爬328个阶梯,就能站在山顶俯瞰整个琅勃拉邦,包括两条安静的绕着她的河流:湄公河与南乌河。从高处俯瞰,琅勃拉邦更像一个村庄的集合,散落在平原的两层法式建筑混杂着密密麻麻的寺庙,被笔直的路整齐地切割,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盆景,鳞次栉比的热带植物把缝隙填得满满当当。没有高大突兀的楼房,没有工厂的浓烟,甚至没有一个红绿灯———琅勃拉邦似乎就这样生活在历史中,不曾醒来。

古城有近30座大小寺庙,700余座有保存价值的古老建筑物,因为城市很小,即使是步行,也可以很轻松地浏览这些建筑。在每个清晨,约6点时分,寺庙里修行的僧侣会整齐列队,沿街化缘。信徒们虔诚地跪在路边,将饭团等食物施舍给沿路的僧人。———这便是琅勃拉邦最著名的清晨布施(Morningalm)———这个传统的习俗风雨无阻地延续了700多年。僧侣们大多年轻,信徒们有老有少,把在前晚煮好的饭团和糯米放入僧人们挎在肩上的竹篮中。

那是个很精致的竹篮,通体橙红,与僧袍同色,竹篮内衬一只金光灿灿的饭盂。信徒们双膝跪地,每每放入一块饭团,便双手合十片刻,待得下一位僧人走近,继续布施。

在万象塔銮寺,一个僧人曾与我谈起布施的意义。这些饭团,早已不是僧人们的口粮,更多是被喂给了寺庙里饲养的猫狗。僧人一天只吃两顿,因为饱暖思淫欲,佛教倡导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布施在现在的琅勃拉邦,似乎已渐渐成为了一种形式。但这并不重要,本身一种传统的保留和传承,本就该付出改变来应付时间的流逝。

在老挝,僧人是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而寺庙又不仅仅是个念经颂佛的地方,更承担了教育的责任。所以在这个国家,年轻的僧人比比皆是,一边修行一边完成学业,这似乎是一种低调和务实的宗教精神,而老挝人,正以他们的平和与包容,去延续着这种精神的传承。

在琅勃拉邦生活,人们并不畏惧热带的阳光:撑起伞,抬着躺椅,开几瓶老挝啤酒,可以在湄公河边惬意地呆上整个下午和晚上。沿着湄公河和南乌河,岸边一间间餐吧和旅社紧邻,浓郁的异国风情扑面而来。与中国国内众多旅游景点不同的是,这里并没有鼎沸的人声,也许是因为淡季吧,干净的街道上偶尔走过几个穿着拖鞋、手拎啤酒的西方游客,或者是骑着颜色鲜艳的摩托车飞驰而过的当地人。安静得让人慵懒。我在湄公河边夜夜独自买醉,这世外桃源的宁静,便是我狂欢的理由。

有人将老挝比喻成“猫”,邻国泰国是“狗”。这是因为她的宁静,内敛和温顺。老挝的城市,就像猫的眼睛,深邃而充满了色彩。与泰国的喧嚣,越南的拥挤,柬埔寨的世故,缅甸的封闭相比,老挝就像一杯醇醇的老酒,独自在地窖里发酵,余香幽长,味美醉人。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