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过大年

我第一次离家过年,是在远离故乡万里外的英国。

2001年的腊月二十七,尽管父母一再劝我过完春节再走,可我还是坚定地赶在春节前踏上了那片陌生的、总是弥漫着咸腥雾气的英伦大地。等我一个人踏上了异乡的土地,才感受到了对面前这陌生环境的恐惧。接下来的几天度日如年般地过去了。终于到了年三十那天,我跑到伦敦,找到了我的同学,也算过年有了伴儿。

春节在英国最热闹的就算中国城了。年三十那天,中国城里的餐馆家家都会爆满。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华人大都会汇集到这里欢度春节,一来是这里同胞多有回家的感觉,二来中国城里有各种风味的中餐馆,逢年过节宴请宾朋自然都会选择吃在中国城。这顿自己掏腰包的年夜饭,谈不上不丰盛,但价格却不菲。现在还清楚记得,我们三个人,点了5个菜一盘饺子,竟花了80多镑(约合人民币1300多元)。那盘30镑一份10个的饺子,是我长这么大吃过最贵的一顿饺子。

在英国的第一个春节,幸福,快乐,没有一点想家的感觉,是我在英国过得最潇洒的春节,可能是因为离家不久,还没有体验到留学的艰辛。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很不对,太浪费,那盘饺子怎么也不值500来块人民币。

接下来,在英国过的第二个春节,才算是我真正意义上体验思乡和生活艰辛的春节。那时英国的学费年年涨,家里每年只能给我一定数量的学费,随着留学费用的缺口越来越大,打工也就从体验生活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国外打工,外语水平决定工作的层次和收入的高低。刚开始我英语不过关,只能做洗碗工,搬运工一类的工作。

那年的三十,北京除夕的时候刚好是英国下午4点,正是工作忙的时候,欧洲人做事很认真,工作就是工作,不到休息的时间不能随便离开岗位,于是我只能和领班请假说上厕所,跑到洗手间,给妈妈拨了个电话拜年。当电话那边传来妈妈的声音和亲人们欢笑声时,我的鼻子一阵酸楚,和我妈说“我在和同学们吃饭,有鱼有鸡,还包饺子……”不到两分钟,就草草结束了通话。生怕漏馅儿了让家人难过。拜过年继续刷碗,鼻子还是酸酸的。下了班回到公寓,周围小圈子的中国同学们聚到一起过年。大家每个人一道菜,相互等待,直到最后一个同学下班才开始吃年夜饭。

这年夜饭,虽都不正宗,却也汇集大江南北的风味。大家喝了很多酒,欢笑,吹牛,调侃,直到有个人先说起想家,气氛变得凝重。之后我们喝了更多的酒…… 回国后的春节,每次我都会回家和亲人团聚。当亲人环坐,爆竹声此起彼伏时,我总会一个人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绚丽的烟火,回想起难忘的留学生活,回想起那躲在厕所里的拜年和一次次的乡愁……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