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炮台
澳门的大炮台(Fortaleza do Monte)(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是位于澳门的古老炮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部分。昔日曾是军事防御设施的重心,现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为澳门之旅游景点。
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御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
大炮台占地约1万平方公尺,呈不规则四边形,建于明神宗年间(公元1617年),原为耶稣会大三巴教堂(即大三巴牌坊的前身)的祭天台,保护耶稣会在澳门的产业,后被澳葡政府转为军事防御设施的大炮台城堡。大炮台的建筑历时10年,1626年才完成。大炮台与妈阁炮台和东望洋炮台组成一道坚固的外围军事防线,以防范海盗之用。
大炮台经历了300年的沧桑历史,终于在1966年解禁,成为向公众开放的旅游景区。现今,大炮台的中央为1998年建成的澳门博物馆,而大炮台城堡的顶层则为大炮台花园,可以俯瞰澳门360度的风景。
炮台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米,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3.7 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坚实非常,墙高约9 米,往上收窄成2.7 米宽。女儿墙高约2 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以防范来自此两方向之攻击。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面向中国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女儿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当时中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炮台之正门入口设在东南墙上,大门后又一些简单房间,是当时军事用房。现作为旅游设施,沿著一条短短的弯曲坡道,可到达炮台宽敞的大平台,历史上炮台平台上及其下层空间地有军事设施,如西面棱堡内之弹药库(现为-小展览区),及储水池等(现为博物馆一部份)。
旅游贴士:
大炮台四周景观优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在大炮台上,设有旅游司谘询处,游客可在该处查询有关资料。
现今大炮台上有二个博物馆,一个是澳门博物馆,直通大炮台下之大三巴牌坊。而另一个比较规模小的,是介绍大炮台历史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