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该如何入市非“救市” 海外经验值得借鉴

  在谈到养老金投资股市的问题时,不少人习惯于从能否“救市”角度进行分析,殊不知养老金根本没有救市的责任,也不可能单靠养老金救市,事实上,养老金入市的意义在于自救。然而如何在自救与维护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还是个大问题。

  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近日表示,养老金入市是大趋势,对于入市的方式,主要可能有两种,一是委托社保基金管理,二是成立专职的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投资机构管理。

  管家代位决策欠妥

  戴相龙认为,通过适当集中管理,可以形成统一的投资策略和较大的投资规模,更有利于资本运作和资产保值增值。然而从理论上说,养老金是企业职工交由政府代为管理的资金,其所有人是养老金的全体缴纳者,而非政府。同时,政府之所以要从老百姓的收入中强制剥离一块作为养老基金,就是因为这部分资金是百姓养老的命根子,其投资安全性的要求比其他任何资金都要高,一旦出现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养老金投资股票这种高风险投资产品时,是否应该考虑养老金实际所有人的意愿呢?养老金的管家代替全体养老金所有人做出投资股市的决定,从理论上说似乎有欠妥当。

  打包入市有碍公平

  另一个比较有力的反对养老金入市的理由是,不少专家认为,社保基金之所有能够在十年来原地踏步的A股市场中实现较好的投资回报,正是在于社保基金由政府控制,或多或少享有政策红利。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社保资金进入我国股市并不公平,从而形成某种悖论不享有政策红利,社保资金投资很难有好收益;但作为特殊机构,如果在了解政策底牌的前提下入市赚钱,那就有违市场规则,实际上损害了众多散户利益。

  事实上,自从进入股市以来,社保基金的确往往能在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前“先知先觉”,大部分时候都能在股市里做到高点卖出,低点买入。

  而且要是将分散在各地方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全部交由一个投资机构管理,等于又多了一个享受政策红利的巨无霸基金,这对市场中的其他投资者来说似乎不太公平。

  海外经验值得借鉴

  可见养老金如何入市大有讲究。在这个问题上,著名的美国401K养老金的投资方式就很值得借鉴。

  401K计划也称为401K条款,是指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第401条K项的规定。该条款适用于私人公司,为雇主和雇员的养老金存款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按该计划,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

  与中国铁板一块的社保基金相比,美国的401K计划同样是美国老百姓尤其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保命钱,同样也可以投资股市等高风险投资市场,但它却把投资主动权交给了养老金缴存人,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选择。他们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指数基金,乃至于最保守的货币市场基金和最激进的新兴市场基金。但不管投资者选择哪种投资组合,投资回报一般都要好过放在银行里“睡觉”。

  入市方法待商榷

  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单位为员工缴纳的养老金大头(约占职工工资20%)进入统筹账户,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个人缴纳的小头(占职工工资8%)才进入个人账户。但基于中国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个人账户资金往往会挪去补贴统筹账户缺口。因此在我国养老金制度上尚没有形成完全积累模式,甚至在统账结合模式下,连个人账户都还没有“做实”的情况下,养老金入市所取得的投资回报很可能无法真实反映到投保者的个人账户上,而更有可能是把这部分收益拿去填补当下的养老金缺口。由此可见,养老金入市自救的大方向没有错,但通过何种方式入市才更公平还有待商榷。

  短评:风物长宜放眼量

  上证指数十年一觉,回到起点,让许多投资者唏嘘不已,并认为中国股市只是一个许多机制还不完善的圈钱机器,并不能像教科书上说的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然而早有经济学家指出,股市和宏观经济的关系好比狗和主人的关系,主人遛狗时,狗有时跑到主人前面,有时又落在主人后面一大截,但总体上看,它总是围绕着主人转。

  只不过中国股市还是一个制度不够完善、特别容易受投机影响的新兴市场,股市与经济的背离幅度也特别大。比如2001年时“狗”冲到了“主人”的前面,2005年时又远远落在“主人”身后,到了2007年则突然把“主人”远远甩在身后。但如果从1990年上证指数100点算起,到今天2200点附近,21年来,上证指数还是上涨了22?。这样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债券、,甚至中国房地产的涨幅。

  纵观世界各国股市发展史,都能得出股市和经济长期走势趋于一致,即“波浪前进,螺旋上升”的结论。中国股市虽然起步晚,问题多,但并不至于特殊到违背这个基本规律。只要相信中国经济未来依然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养老金作为典型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资金,通过投资股市来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带来的收益就是可取的也是必需的。因为一方面,投资股票的时间越长,风险就越低,养老金等得起也承担得起;另一方面,不投资股票,养老金将只能面临不断缩水的尴尬境地,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中国等不起也承受不起。试问,除了投资股票,当下国内还有哪种投资方式有可能让养老金这样大体量的资金实现资产长期升值呢?

  风物长宜放眼量,讨论养老金是否该入市,不应该只看到当前熊市环境下散户普遍存在的亏钱效应就坚决反对,也不能不顾现实,摆出一副“制度一天不健全,养老金一天不能入市”的卫道士姿态,而是应该从应对持续的通货膨胀和老龄化问题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我们岂能因噎废食呢?

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