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退学三年家长不知 大学退学怎如此随意
2009年,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宋笑生退学了,家人寄来的钱被他用于旅行走了长城、长征路、西藏等地。这些,他并未告诉远在农村的父母。他们还在为他辛苦挣钱,弟弟妹妹为了他继续上学而辍学打工挣钱,供着这个村里少有的“大学生”。近3年来,家人共给他寄了6万元钱。直到今年11月,他们才知道真相。最终,家人原谅了宋笑生。但他的下一步计划是,3年环游地球。
作为一名大学生,当然有选择他的未来的自由,而且,只要他有明确的规划,退学“旅游”,说不定是比待在校园里更好的选择。不少网友在议论时也说到这一点,只是认为他在做出选择时,没有告诉父母,是不妥当的。
看到这条新闻,我很纳闷,难道他所就读的学校,在学生做出退学选择时,没联系家长,就任由学生自己做出退学的选择?虽然大学生是成人,有能力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但退学毕竟是一件大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一个学生从大学退学,如果要再读大学,必须重回高考体系,除此,就是选择出国或者工作;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送一个孩子上大学,还是很不容易——在学生主动提出退学时,学校是有必要调查学生为何退学的原因,同时联系学生的家长了解具体情况的,这既是学校办学负责的表现,从退学学生的理由中,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的真实评价,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从关心学生角度出发,学校甚至还可了解学生的未来打算,以为他做出一定的建议。
宋笑生退学三年,父母被蒙在鼓里,这能说明的是,当初他退学时,学校没有联系过其父母,而是听之任之;而在此后的岁月中,似乎学校也从来没有和学生的家庭有过任何联系。这无疑反映出我国高校对待学生退学的随意性,而且,在大学教育中,也没有家校沟通的机制。
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退学的学生达16万,其中,相当数量集中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退学的理由不一而足,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不满意。针对退学现象,一所大学,应该做的是,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做出调整。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角度说,学校重视对有退学打算的学生的引导,也是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需知,这是人生重大的选择。
每一个办学的细节,都传递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何况退学,对于大学和学生来说,都不是小事,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如此粗放,这样的大学用什么来吸引并留住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