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赌也精彩 漫步澳门历史城区忆往昔
导语 连结众多广场空间及历史建筑的“澳门历史城区”,2005年7月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区的人文、生活及建筑,充分反映中葡文化和谐共融的特征,是成为世界遗产的重要因素。
1、妈阁庙:中葡文化融合起点
妈阁庙前地是葡萄牙人最早登陆澳门的地方,正是中葡文化融合的起点。我们就从这里开始,与大家一起发掘城区每个有趣的角落。
妈阁庙前的葡式碎石与妈阁庙中式设计成强烈对比,正好体现中西交融的特征,因此不要放过拍张照片纪念。进入庙内,可以求支签、买道平安符,以及欣赏遍布庙内的石刻。大小石刻是几百年间文人雅士留下的题词,粗略统计有30多处。返回入口大门右侧,还有一块有400年历史,刻有古代海船图的“洋船石”。 到山腰去,必定经过一个圆形石拱门,相传走到这里若触碰一下拱门顶部,良好姻缘将至,不妨一试。
2、港务局大楼:澳门唯一的阿拉伯建筑
在地标妈阁庙附近,有条街道俗称“万里长城”,既无长城之长,也无长城之雄,眼见的与一般街道无异。原来当年葡萄牙人在澳门筑起城墙,现今已被拆毁,早就了无痕迹。对面一座1874年建成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建筑物,当年是兵营,由印度来澳的摩尔士兵驻守,现称港务局大楼,俗称“水师厂”,名称来自清朝时人们对海军的惯称。这幢两层高的建筑,最大特色是外墙柱窗为穆斯林式穹顶,整个回廊被伊斯兰式尖拱环绕,配合通花围栏,甚具阿拉伯的建筑风格。
港务局大楼为办公地方,并不对外开放,但仍可以走进回廊,若黄昏到此一游,还可欣赏到落日余晖洒落在大楼黄色的外墙,完全发挥暖色调的和谐效果。
港务局大楼昔日向渔民提供风球讯号,今日已淡出港务的功能。想了解澳门旧日渔港故事,可前往不远处的海事博物馆,这里陈列了十多艘葡萄牙传统船只、中式帆船、内港鱼栏等模型,展现昔日澳门渔民生活,反映澳门历史与大海之间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