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的5妙计
导语 你觉得宝宝最近变得霸道了吗?也许是宝宝的秩序感正在形成呢!怎样培养宝宝的秩序感,怎样让宝宝既有条理又懂得变通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的秩序感。
如何杜绝自私自利的性格
案例一:六个月的朵朵看到阿姨把帽子放到自己的小床上时,看着帽子不停地哭闹,阿姨以为她是想拿帽子来玩,结果帽子放到朵朵怀里,被她一手推开,哭声反而更大了。后来妈妈把帽子拿出房间,朵朵才停止了哭闹……
案例二:刚满2岁的浩浩去叔叔家做客,因为水果准备不多,浩浩显然没吃够。但当叔叔下楼再买回水果,浩浩却怎么也不肯吃,哭得差点背过气去。
熟悉的东西有一点改变都不行,同样的东西换了第二样就发火,家长纳闷:小小的孩子怎么这么“倔”!妈妈的乖宝宝怎么变得那么不讲道理呢?妈妈们不要着急,你的宝宝可能正处在“秩序敏感期”。
一、什么是秩序感?
秩序感与生俱来
秩序感是生命的需要,它与生俱来,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本能,也必将成为影响孩子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从出生开始,婴儿已经有了对秩序的敏感,熟悉的环境、整洁的房间、固定的看护人、有规律的生活会让宝宝在舒适愉快中快乐成长。
孩子不仅会把规则变成秩序固定在自己身上,还会把它变成一种通则;孩子喜欢规则,就会把规则当作礼物送给父母、老师和喜欢的朋友。
0-3岁的宝宝的秩序感具有刻板性,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秩序是不可更改的。过去形成的记忆模式是这样,现在也必须是这样。如果他的玩具换了地方,座位被别人占了,自己的小床睡了其他小朋友,就可能感到不安,性子较急的宝贝会出现大哭大叫的情绪反应。
二、怎么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如果父母不理解宝贝的心理需求,会觉得孩子真霸道,是他的东西别人就不能动。其实不然,这反映了宝宝对空间秩序感的认识和体验。
(一) 尊重宝宝的秩序感
对孩子来说,打破秩序感是一种焦虑,是一种难以放下的痛苦。执拗期中的儿童,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他是在发展和建构自我意识。这时成人要尊重他的选择,并且尽量满足他在这一阶段的需求,使他能顺利度过这一重要时期,由此获得快乐和顺从。
1.大多数的物品,如家具、玩具、衣服等,尽量保持在相同的位置,玩完了玩具后物归原处。
2.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与地点。例如,吃饭的时间与地点,家人出门及回家的时间等等。
3.例行事项尽量采取相同的步骤。例如,喂食、洗澡、穿衣以及睡前活动等。
(二) 不鼓励死板
妈妈爸爸在把握“秩序感”上要区分“秩序的美感”与“刻板的规则”, 如果不分场合地用自己的秩序观强加在别人身上,秩序的和谐美就会大打折扣。如果父母意识不到孩子秩序感的刻板性,就可能事事顺着孩子,使他形成任性、执拗的个性。
1. 父母要多带宝贝出起走走,感受不同环境中的人与物,帮助宝贝认识到别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可以不同,使他学会把“自我”与“他人”区别开来。观察发现,生活在家庭成员比较多的宝贝、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宝贝性情比较随和,这与他们常常见识不同事物和人物的“秩序”有很大关系
2. 尝试多种可能。宝宝自己安排好了方形的沙发靠垫整齐的摆放在沙发上,妈妈爸爸一方面赞许宝宝的行动,同时,和宝宝一起试一试方形与圆形的靠垫都放在沙发上是否也美观。在宝宝秩序感的发展过程中,鼓励宝宝的创造力与养成宝宝有序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