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湾人怎么养老

  

  昨日是重阳节,也是海峡两岸共有的“敬老节”。台湾各县市纷纷展开尊老、敬老活动,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据台湾“经建会”最新人口统计,台湾战后婴儿潮世代将在2016年形成“退休潮”,随着婴儿潮世代迈入65岁,老年人口快速攀升,估计在2016年达到312万,占总人口13.3%。

  台湾社会的老龄化加速让社会负担日益沉重,加上近日台湾劳保引发的破产恐慌,让养老的话题再次成为探讨的焦点。正值重阳佳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台湾人是怎样养老的。

  经济保障 从劳保年金到以房养老

  台湾有“劳保年金”和“国民年金”,分别适用于有工作和没有工作的人。其中“劳保年金”是台湾老人退休后主要的生活保障来源,和平均月投保薪资和年资有关。近日有调查指出,同样月薪53340元(新台币,下同)的劳工和公务员,劳工退休加上劳退新制月领26819元,而退休公务员,除了一笔将近124万元的公保养老给付,还能月领58531元,劳工退休月领不及公务员五成。不过“行政院”近日也通过“公教人员保险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让公教退休福利略微缩水。

  此外台湾还有针对年满55岁未满65岁少数民族每人每月3000元的给付、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贴、对无力负担全民健保费用的老人补助和特别针对身心障碍老人的照顾津贴等。部分县市为关怀老人还有一些特殊的补贴,例如基隆市,就有补助中低收入老人装置假牙费用可以申领。

  近段时间来,台湾针对65岁以上、名下有不动产但无继承人、无法领到社会救助却缺现金生活的老人,计划于11月中旬在“五都”地区试点实施的“以房养老”政策,因预算有限,计划将由“政府”先行试办5年。不过,此项新举措在台实行会得到多少响应,还有待观察。

  生活关怀 仅4%的老人受到良好照顾

  自2010年起,台湾教育部门将每年的8月份第四个星期日定为“祖父母节”,希望通过这个节日让祖孙间多些互动,推广重视孝道伦理的观念。例如今年的祖父母节,有数百名年轻的志愿者在基隆、嘉义、台中、花莲、高雄、屏东,充当起“临时孙子”,在火车站为老人家抬行李,忙得不亦乐乎。

  几乎全台各地都有关爱老人的“仁爱之家”,收容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当中有公立也有私立,服务人员大多是企业组织或者自发参与的志工。而针对老人福利服务专业人员资格及培训,台湾也有制定相关的法规。不过也有相关人士指出,台湾照护专业机构依然严重不足,就连医院志工也短缺,真正受到良好照顾的只有4%。

  而在另一种老人聚集地里则是别有一番景象,“养老村”里的老人是一群生活可自理者。除了住宿、饮食外,这里还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休闲等。不过想要住进这些“养老村”可要先自己掏腰包垫付,以知名的“润福生活新象”住宅为例,除了预缴租押金500万元起跳,每个月管理费、餐费、水电费约1.7万元。若要居住20年,至少要准备600万元,若要预防身体老化的紧急医疗,则建议准备1500万元。因而能够住进来的,大多是退休“国代”、“立委”、将军、艺人、作家、企业老板、退休高阶教职人员或台商的年迈双亲。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