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灵呵护的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主要还是靠成人来实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在策略上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即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其基本理论假设是:人的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即可达到改善人的情绪与行为的目的。认知策略包括内部言语控制、信念重建等方法。

  1.内部言语控制法。这是通过控制内部言语活动的方式来达到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小学儿童已经具有内部自我言语的能力。这种内部言语如果参加到认知评价中,会影响他们对情绪唤醒的归因、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计,甚至改变其认知结构。实施内部言语控制法的要点是,第一,教师或家长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以提高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自我意识,把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第二,培养性质相反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发现小学生已经存在不好的情绪和行为,要通过培养相反的思想,建立新的思想一行为链,最终让新的情绪和行为覆盖旧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第三,随时引导小学生认识自己所关心的变化。教师或家长应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学会识别自己认知结构上的变化,正确评价自己所说的东西。

  2.信念重建法。这是通过帮助小学生建立新的信念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人的情绪、行为源于思想,思想的根源是人对一类事物的看法即信念,但信念的产生源于人的思维方式。合理的思维产生合理的信念,而不合理的思维则产生不合理的信念。因此,改变或新建人的思维方式和信念,即可改变或培养其情绪和行为。

  信念重建法的实施要点是,第一,组织小学生就不合理的信念展开辩论,对其进行质疑,使他们最终放弃不合理的信念。第二,帮助小学生不断运用内化的语言重复合理的信念,使不合理的信念得不到强化,合理的信念则日益巩固,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第三,帮助小学生尽量避免对自己和他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根据艾里斯的观点,不合理的要求是产生不合理信念的重要根源,如果能避免不合理要求的提出,也就减少了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发生。第四,与小学生一起开展角色颠倒的辩论活动,即老师或家长扮演存在情绪和行为的学生一方,而学生则扮演老师或家长这一方来开展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的荒谬,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