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以下六个方面:

  (1)智力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性:是指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表达。还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能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人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2.学龄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心理卫生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16%,其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约占2%左右。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⑴ 具有正常的智力,智商70以上。

  ⑵ 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对生活充满信心。如果有的孩子自尊心过强,受不得半点委屈,在家里父母批评几句就要砸东西甚至用头撞墙,这种情绪反应就过度了,需要得到矫治。

  ⑶ 能学会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助人。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庭过于宠溺,容易形成孩子唯我独尊的恶习,这样的孩子就很难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受同伴的欢迎。

  ⑷ 能够自我接纳,有良好的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适应环境。具体表现为不妄自菲薄,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喜欢自己,具有与年龄相符的自制力并能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有的孩子一到考试前几天就开始腹泻头痛,夜不成寐,这就是一种过激反应。又如有的孩子因为心爱的小宠物死掉了而耿耿于怀,心情忧郁长达一个学期之久,这就必须予以矫治了。

  ⑸ 具有健全的人格,性格开朗,待人坦诚,勇于负责和正视困难。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