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导语 旺角(英文:Mong Kok)位于香港的油尖旺区,即九龙西部。旺角的人口密度极高。

  

繁忙的旺角西洋菜南街

  旺角(英文:Mong Kok)位于香港的油尖旺区,即九龙西部。新旧楼宇林立;旧住宅楼宇地铺多为商店或餐厅。以弥敦道为界,购物中心集中在东面,住宅区在西面。交通十分发逹,有巴士及港铁(东铁线、荃湾线和观塘线),更有专线小巴通宵行驶。假日时弥敦道一带经常水泄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极高,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万人,现时其地积比率约4倍。

  范围

  在旺角未被拼入油尖旺区以前,当时旺角的范围北至界限街、东至窝打老道、南至登打士街、西至渡船街及大角咀道。但自西九龙填海工程后,位于渡船街以西奥海城至富荣花园一带的新填海地段则被称为旺角西。同时,由于铁路车站的关系,太子道及界限街一带的地方亦会被大众称为“太子”。

  历史

  旺角古称芒角,因为古时此处芒草丛生,而地形像一只牛角伸入海,故称为芒角咀,而附近的村落便得名芒角村。旺角曾被发掘出大量东汉、晋朝和唐朝陶器和制陶工具,显示早于东汉时期,旺角一带已有人居住。今日繁忙的弥敦道,原海岸边,前人就地取材烧贝壳造灰窑。

  根据1819年的《新安县志》〈民国初年改名为 宝安县〉,芒角村以客家村民为主,约有200名居民。芒角村位于今日的弼街与通菜街、花园街一带附近,村民以种菜(以西洋菜及通菜为主)、种花、养猪和养鸡维生。1860年起,芒角随着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村民纷纷把所种的花朵、蔬菜和所养的禽畜运往香港岛出售。当时,他们多乘坐蜑民的船只渡海,由于蜑民呼“芒”为“望”,因此英国人依照蜑民的口音,把芒角叫作Mong Kok。

  至1909年,港英政府开始在旺角海边附近填海及兴建避风塘,该处开始出现码头和道路。而当时的积水菜田因滋生蚊虫而被填平,当地开始发展出洗衣及染布等轻工业。至1918年,人口增至5千。

  1930年代,芒角正式改称为旺角,取其兴旺之意。不过旺角的英文译名 Mong Kok 没有改变,至今仍有水上人口语上叫旺角为望角。当时的旺角是个工业区,制烟厂、棉织厂及五金厂林立。1950年代起,该区逐渐转型为商住区。

  旺角弥敦道以西都是填海得来的土地。现在的新填地街在1950年代前是海边。时至今日,旺角已成为了一个极为繁盛的购物区和住宅区,同样亦为九龙西直通新界各区的最大枢纽。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