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皇后像广场介绍
导语 皇后像广场(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个广场,位于香港岛中环,为早年维多利亚城的地标性广场建筑。
现时的皇后像广场
皇后像广场(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个广场,位于香港岛中环,为早年维多利亚城的地标性广场建筑。随着香港沦陷及战后的城市发展,皇后像广场现时已经没有任何英国皇室成员的铜像,仅保留了一座纪念银行家昃臣的铜像。政府于1960年代将广场重建成现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香港皇后像广场历史
皇后像广场原名中央广场,用地是1880年代填海所得的土地。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香港政府铸造了一座女王的铜像,并于1896年5月28日在中央广场揭幕。重达3吨的女王铜像,放置位于中央广场核心位置(遮打道与获多利街交界)的拱顶亭座之内,与皇后像停泊处(第一代皇后码头)构成中轴线。1897年,政府将中央广场更名为皇后像广场,“皇后”一词实际是政府官员将英文“女王”一词“Queen”误译所致。
广场南部为一片草坪,中央为贯通德辅道中与遮打道的获多利街。1902年7月5日,干诺公爵(Duke of Connaught)(维多利亚女皇第三子)的铜像由遮打(Sir Chater)捐立,被放在皇后像广场(后于1907年改放于干诺道)。为了表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经理昃臣(Sir Thomas Jackson)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他的铜像于1906年获安放于广场之内,由汇丰银行捐立。广场北部则放置多尊英国皇室成员的铜像,包括英皇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及佐治五世(King George V)的铜像,两座铜像均于1907年2月6日由访港的干诺公爵主持揭幕,分别由遮打和贝尔.艾尔芬(Bell Irving)捐立。1909年11月25日,广场放置了爱德华七世妻子雅丽珊皇后(Queen Alexandra)和乔治五世妻子玛丽皇后(Queen Mary)的铜像,分别由公众和么地捐立。1923年5月3日,广场放置了港督梅含理的铜像。同月24日,广场放置了“汇丰银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牺牲职员像”。同年,广场北部东侧的和平纪念碑建成,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亡将士。最盛时期,皇后像广场里共有9个铜像。
香港日治时期,皇后像广场中的女皇铜像被日军运往日本,准备熔掉成为制造武器的原料。而拱顶亭座则被刻有占领香港告谕的石碑所封,宣告香港已经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拱顶亭座因为毁坏不堪而被拆卸,而遮打道得以扩阔。香港政府透过驻日盟军总部寻回爱德华七世伉俪(其后运返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及昃臣的铜像,昃臣铜像其后重置于皇后像广场南面,而维多利亚女王则重置于1957年落成的维多利亚公园内。由于皇后像广场的英文名称是Statue Square,意即“铜像广场”,因此很多外地人士误以为皇后像广场是因昃臣的铜像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