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广东最美丽的地方—中国瑶族第一寨
导语 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千年瑶寨,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寨,有何神奇独特之处?留给世人有哪些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近日我们驱车到了连南,亲身感受了浓烈如酒的瑶族风情,目睹了中国瑶族第一寨的雄姿和风采。
寻找广东最美丽的地方——中国瑶族第一寨
山寨如画 风情似酒
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千年瑶寨,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寨,有何神奇独特之处?留给世人有哪些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近日我们驱车到了连南,亲身感受了浓烈如酒的瑶族风情,目睹了中国瑶族第一寨的雄姿和风采。
瑶寨风光美如画
汽车从县城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而上。约20多分钟后,我们到了古寨门前,但见周围山势险要、溪水奔流、群峰迭嶂。向上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典建筑民居遍布山岗,古屋一律青砖砌墙,黑瓦盖顶,造型独特,极为壮观。
瑶胞为什么要世世代代在交通如此不便、条件如此艰苦的大山里生活呢?据《连南瑶族自治县志》记载,连南88%是瑶区,有人口近16万,其中瑶族有8万多,分布各乡镇。“连南无山不有瑶”。过去瑶民为了躲避封建统治者的民族迫害和民族歧视,而住在易守难攻的半山腰,到明初,已发展到“八排二十四冲”(排,即聚居数千人的山寨;冲,即几百人以下的小山寨)。南岗千年瑶寨历史上曾依靠山势险要数次成功地抵挡官兵和其他敌对势力的进攻。
南岗排是连南八排最大的瑶寨。这里有古典的民居群落、原始的竹笕供水系统、集体议事场所、古盘王庙、玩坡山、太平天国遗迹,还有瑶老制、龙文化……
南岗排原来有两道寨门和较完好的寨墙,主要用来防备外来势力,特别是官府的镇压。寨内的房屋建筑风格统一,街道工整,供水设施完善,处处遗留了明显的历史年代痕迹,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古寨群落遗迹。依靠挑战自然的智慧和勇气,南岗人巧夺天工,在崇山峻岭中构筑了一幅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图景。
瑶家风情美如歌
到了寨门口,我们细细察看,但见寨门口高约7米,宽约2米,门两边和顶上全是用坚硬的大石头垒成,寨门左右两边,也全是用石头砌起的高约6米、厚约1米、长约126米的围墙。随行的瑶老介绍说:这就是南岗排的古寨门和古寨墙。过去,南岗排有两道寨门和坚固的寨墙,第一道寨门寨墙在山寨外半公里的地方;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二道寨门寨墙,原来这寨门有粗木挡拦,不经允许,任何人都进不了山寨。解放后寨门寨墙被毁坏了,这是后来修复的。
我们一行刚准备进入寨门时,一辆满载着几十名香港游客的豪华大巴驶到了寨门前。见有客自远方来,山寨立即热闹起来了:一阵铜锣声、号角声响彻山寨,数名漂亮的莎腰妹(即未婚女青年)手捧自酿的瑶家米酒,唱着热情洋溢的瑶歌,在寨门口左边向游客敬酒,而在寨门口右上方,两个瑶族阿贵(即男青年)举起猎枪向天鸣放,意即告诉全寨瑶胞有客人来访。接下来是六响礼炮,听导游说,放礼炮是瑶家接待客人最隆重的礼节。礼炮响过后,一旁的瑶族阿贵腰挎长鼓,跳起了长鼓舞。长鼓舞是连南排瑶最具特色的传统舞蹈。逢年过节,瑶民都喜欢跳长鼓舞。
吊脚楼造型独特
从寨门沿着石阶直上,途经瑶练屋、得金石、歌堂坪等景点,临近山寨顶时,我们来到一个名为“龙头”的景点,县史志办主任许文清指着一块石头介绍说,这就是千年瑶寨的龙头。
古时候,瑶民将南岗排依山势纵向划分为3条“龙”,在每条“龙”的中间竖起一块石头作为“龙”头,各姓氏就居住在“龙脉”上。东边的“龙”居住着唐姓,中间的“龙”居住着邓姓,西边的“龙”居住着盘、房两姓。过去,每条“龙”都有首领,称为“龙头”,即相当于族长,负责管理“龙”内部的事务。在连南排瑶中,“龙”的组织仅存于南岗古排,其他瑶寨是没有的。站在“龙头”向下望,可以看到全寨的风貌。
南岗古寨建于海拔803米的陡坡上,房屋依山傍坡,密密匝匝,挤在一起。往往是前面房子的屋顶和后面房子的地面平高。其间有一条走廊过道。横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块铺路,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的格局。
南岗排的房舍普遍分住宅、谷仓、柴寮3种类型。住宅大部分是二层楼房(称吊脚楼)和平房,现在的房子多数建于明清时期,以石灰拌沙砌青砖,屋顶盖瓦,四檐翘角。由于瑶山木材充足,因此瑶家把又长又大的木材当瓦檐,伸延到门口1米多长,再把楼板伸出1米,用木条把楼板与瓦檐木条连接起来,将伸出的楼台(阳台)吊在屋檐下,形成风格独特的吊脚楼。
在中国瑶族第一寨,我们还意外地发现了“洪秀全传教屋”。据随行的连南县旅游局副局长陈强介绍说:洪秀全在发动金田起义前,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与冯云山经阳山白虎圩(今阳山黎埠)到南岗排,在此屋居住数日,发动瑶民反清,清咸丰十三年(1853年)太平军进军连阳地区,瑶民闻讯 纷纷响应,支援太平军讨伐清兵。当地有关部门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在屋内陈列了洪秀全、冯云山的画像,以及义旗、大刀、长茅、铁叉、鸟枪等。
耍歌堂锣鼓震天
“瑶族人民爱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明月东升歌又起,月照山头歌对歌。”百里瑶山是个歌舞之乡。聚居这里的排瑶同胞经常以歌代替语言,以歌对答,唱歌成风。
每逢十月十六盘王节、耍歌堂,或七月七开唱节、新春游坡节等盛大节日,瑶家男女老少一齐出动,打起山歌擂台,或对歌,或盘歌,或斗歌,唱到三更半夜,声嘶力竭才罢休。排瑶民间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歌谣、歌书,成为中国民间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可惜排瑶没有文字,地处边远山区,他们的民歌还没有引起艺术家和研究者的注意。
寨中心有一块长、宽各约9米的坪地。逢年过节,这里是瑶民打铜锣、吹牛角、唱瑶歌、跳长鼓舞、尽情欢乐的地方,所以又被称为“歌堂坪”。现在大部分瑶胞下山居住后,歌堂坪就成为一年一度的耍歌堂场所。
耍歌堂,瑶民又称为挨歌堂,通常是在农历十月十六后进行,这时秋收已毕,较为空闲。耍歌堂也是群众庆祝丰收的节日。
耍歌堂首先是鸣礼(铳)炮,九响铳炮一放,人们就兴致勃勃地赶往歌堂坪;接着是出歌堂,是表演的前奏,歌堂队伍在歌堂坪亮相。最后是竹幡队、师爷队、粉枪队、牛角队、铜锣队、长鼓队、阿妮队、莎瑶队、少年队等各支身穿鲜艳亮丽服饰的歌堂表演队伍载歌载舞。此时锣鼓震天,旗幡招展,场景十分壮观。
石拱桥见证沧桑
在瑶寨山脚附近,我们还看到了两座明代瑶族石棺墓和一座明代石拱桥,均保存完好。其气势虽不算雄伟,却见证了瑶寨的千年历史。
石棺墓位于南岗古排路边,高1.2米,宽1.7米,上刻碑文和有楚人文化色彩的图腾。据专家考证,此属明代墓葬。附近尚有一座刻有碑文没有刻图腾至今保存完好的石棺墓,也属明代墓葬。这两座石棺墓有两则碑文,均刻了墓主的法名,说明至少在明代,道教就已传入南岗瑶排。
许文清介绍,石棺墓葬是南岗排特有的葬礼,只有瑶王才能享用石棺安葬。新中国成立后,瑶王自愿不用石棺安葬,故此石棺在山寨保存下来。因“文革”期间此石棺被红卫兵砸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部分残件。
在南岗镇芒东径冲上,还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该桥筑于明代,桥长12米,宽5.8米,拱圆半径5米,单拱石砌结构。此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建筑不用石灰沙浆,全用石块干垒而成,虽经历数百年风雨和洪水的冲击,至今完好如初。过去此桥是前往南岗古排的唯一通道,左右是悬崖绝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古时桥头建有烽火台,遇有土匪或官兵进犯时,如关隘失守,便点燃烽火报警,通知排上瑶民作好抗击的准备。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拨款在古桥附近新建了一座水泥桥,故此石拱桥现在很少人行走了,但它作为文物古迹,见证着南岗瑶山的千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