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星码头游玩指南

  

  摆渡百年城市记忆

  尖沙咀的钟楼灯火通明,1922年建成,曾是广九铁路的终点,转眼百年光景,两地的关系却变得日益微妙和复杂,这条铁路和钟楼所承担的作用,连接着的情绪,也截然不同。

  在香港,天星小轮的出现,早于电车、太平山缆车,三者齐名,均有过百年历史,且仍在港岛服役。1871年,香港开埠30年后,一个波斯人创办了天星小轮的前身——“九龙渡海小轮公司”,并以一艘名为“晓星”的蒸汽船来往尖沙咀与中环。晨晓时分,天上的星,化成海上的船,在时间和空间里,渡客往来,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缱绻情怀。至1890年,九龙渡海小轮共拥有四艘单层燃煤小轮,每隔40分钟至1小时开出一班往返中环毕打街及尖沙咀九龙角。1898年九龙仓集团收购“九龙渡海小轮公司”,并于1898年5月正式成立“天星小轮公司”,船名均包含了“星”字。

  1939年,一个19岁的瘦弱女孩拎着大皮箱踏上天星小轮,穿过陌生的维多利亚港来到香港大学。她住在英式红砖楼的女子宿舍梅堂,她叫张爱玲。多年后,她在上海常德公寓里回忆道:“在香港山上,只有冬季里,北风彻夜吹着常青树,还有一点电车的韵味。长年住在闹市里的人大约非得出了城之后才知道他离不了一些什么。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条子便是行驶着的电车——平行的,匀净的,声响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香港曾是一个风平浪静的避风港,作家萧红和丈夫端木蕻良来到这里,她的记忆里“有山、有树、有漫山遍野的鲜花和婉声的鸟语,更有澎湃的泛白的浪潮,碧澄的海水”。在她的心中澎湃泛白的浪,正是天星小轮翻起的水波。

  渡情:永恒的恋人

  从上世纪30年代起,及至后来漫长的时间里,对于港人而言,天星小轮更像他们永恒的爱人。有了人,于是有了船,然后有了渡口,也就有了别离、相遇、重逢,每一寸肌肤都要去记忆的一种生活方式。2006年,中环天星码头的拆迁曾引起港人激烈的抗议和集体回忆。天星小轮,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依然不辍往来,从此岸到彼岸,摆渡着江城人的悲喜。

  在现在,渡轮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一座座桥梁架在江上。然而,搭渡过江,仍然是一种相当廉价的浪漫。春日的烟波江上,黄昏的暮霭沉沉,甚至是深夜的灯火阑珊。

  夜色渐浓,灯光愈发璀璨斑斓,混在海边的游客中,吹着风,看夜景。身后有三五个年轻人组成的乐队,各占一隅,忘我地弹唱着,虽听不清歌词,仍觉得悦耳。“从九龙望向香港,极目尽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此刻,天星于我,是繁华的都市里,仅有的带点温度的建筑。”

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