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人生方向感没那么强的时候,怎么更好地生活下去

导语 青春一路走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要干什么?未来又走向何方?今天分享一篇来自清华大学2014博士及研究型硕士新生致词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遇见并告别这些困惑的。

我一直觉得,本科四年里有两个节点最难熬。一个是每学期第三个月,因为我们总在临近期末时才发现,学期初立下的各种豪言壮语都没有达成,少花钱,多吃菜,每天自习六小时,一周去三次健身房,期末成绩进前10%……这些在期末通通成了笑谈。

  另一个节点是入学后第三年,当你发现身边同学拿到了你没拿到的实习、奖学金和出国机会后,你忍不住问自己:“入学时我们成绩和能力都差不多,为什么三年之后差距这么远”,这个问题也让你寝食难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出于这些焦虑,选择了读硕、读博,选择给自己再争取两到五年的时间,去弥补之前没完成的愿望,去追赶那些超越了自己的同学。

  但我很确信的一点是,当你还处于悔恨和焦虑中时,和你谈人生理想、谈通识教育、谈社会贡献,你都不太可能听的进去。因为那些像是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而你担心的,是自己错过一班车后,会不会再错过下一班车。甚至你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未来能不能在北上广落户、该不该找个家在北京的女朋友、要有多少年薪才够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

  不过,请别急于断定我们是群被功利主义捆绑的、目光短浅的年青人。因为我所熟知的许多同龄人,都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我们也渴望改变些什么,也渴望在学界商界政府机关做出有益社会的革新,也渴望make a difference,但很少有人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很少有人帮我们调和认知上的矛盾。

  我们出发的时候都在朝理想走,但这一路有阻力有诱惑有焦虑更有歧路,我们走着走着,走散了。明明不想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无法凭一己之力走出现实约束的怪圈。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