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谨防育儿焦虑四大症状

导语 说起教育孩子可能每家都有每家的情况,但是小编整理了育儿焦虑症却是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容易出现的问题,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仔细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哦!

  父母们焦虑的症状都有哪些呢?比如:不让孩子做他可以做的事情;不允许孩子去探索更多的活动和人际关系;面对孩子正常的成长现象时,总以为孩子是出了很大的问题,莫名紧张和担忧;看到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了,就想着自己家孩子是不是也应该怎样怎样……

  今天的文章,我就结合许多父母跟我聊到的焦虑问题,做一个统一的回复。

  病症一:我的孩子身体不好,需要更多的照顾和担心

  ——处处担心,即是诅咒

  孩子一生病,每个父母都会担心。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也有父母似乎担心过了头。

  曾跟积木宝贝分中心里的一位妈妈聊过。孩子打小生了一次小儿肺炎后,妈妈对孩子的照顾就变得特别的体贴入微。不让孩子疯玩,跟其他孩子玩多一会儿,立刻要把孩子拉回家,怕孩子出汗感冒、生病。平时吃的东西也特别讲究,凉的东西不允许吃。所有水果,都要煮熟了再吃。以至于孩子3岁的时候,吃到人生里的第一根棒冰时,冲妈妈大喊:好凉,帮我热一热!

  我跟妈妈说:在护理方面,最好不要特别对待孩子,大人吃什么、穿什么,一般孩子一样就好了。

  妈妈说:不行,他老生病啊!

  我说:那你之前那么多限制有用吗?不如试试逐渐放开对孩子的限制,比如先给孩子吃些温性的水果。平日多带孩子出去玩儿,晒晒太阳,就跟其他小孩一样去跑,去跳就好了。

  大约几个月过后,妈妈特地跑来跟我说:罗老师,我孩子好几个月没生病了,感觉身体比以前结实很多!

  这正应验了一句俗语:“处处担心,即是诅咒”。你给孩子积极暗示,孩子就会更健康、更优秀,你总给孩子不好的担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即验证了这一点。

  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在一个班级里随意选出一些孩子的名单,告诉老师,这些孩子与众不同,以后更有可能成才。半年多后再去跟进,发现曾经那些名单上的孩子们,果然表现比之前更优秀,人也更自信、开朗。

  为什么呢?老师在受到研究者的暗示后,会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对待。沟通方式不同,期待也不同。而敏锐的孩子们,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这就是“暗示”在起作用。或者我们也可称之为“期待效应”。

  同样道理,当妈妈处处用小心翼翼的方式去照顾、对待孩子,那么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的确是脆弱的,容易生病的,需要被特别照顾的。但是若我们放下担心、忧虑,放开对孩子的过多限制,则会发现孩子反倒会更加皮实。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