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未来深圳滨水城市生活
滨海生活设想一。
滨海生活设想二。
滨海生活设想三。
滨海岸线规划布局示意图。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神州的那首《外婆的澎湖湾》激发了无数人对大海的向往。
法国戛纳、巴西里约热内卢、美国迈阿密、香港维多利亚港、日本东京湾……这一系列国际著名的滨海城市或滨海区域通过对滨海资源的个性化利用,把大海的独特景色与沿岸的文化、商业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了具有非凡魅力的城市文化质感与商业气象。
深圳有着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追逐浪漫的滨海生活之梦,有关方面正在做出不懈的努力。《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明确提出:“建设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地”将是深圳重要的城市发展目标之一。
今年3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东西部海岸线与深圳河沿岸整体城市设计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研究》提出,将深圳东起坝光西至海上田园的海岸线分东、中、西三部分予以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开发,其中,西部岸线60公里(从蛇口港到海上田园);中部岸线49.8公里(从沙头角到蛇口港);东部岸线125.5公里(从坝光到沙头角)。规划设计涉及的海岸线全长230余公里,影响范围约440平方公里。无疑,这440平方公里的滨海地带将成为深圳实现“国际滨海名城”愿景的重要载体。
此次《研究》的项目组汇聚了来自香港、加拿大和深圳本地的规划专家,他们将深圳滨水岸线置于世界滨水地区整体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解读,结合深圳自身特点判断其岸线发展的历史时期和发展特征,以确定深圳海岸线整体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通过保护、拓展和优化深圳海岸线从而使亲水人居的理想走进现实。
东部岸线主题——生态
东部岸线以被誉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的大鹏半岛为主。由于该区域生态敏感度高,历史与人文资源丰富,而且有大量的天然沙滩分布,《研究》将其定位为生态主题岸线,未来将瞄准国际性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深圳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新兴海洋产业基地进行开发建设。
中部岸线主题——生活
中部岸线拥有红树林保护公园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政府也启动了深圳湾“15公里岸线”的规划建设。红树林保护区的国际影响和它的高度敏感性在这里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因此“15公里岸线”方案提出,将通过增加植物的植栽进一步提升,为各种野生动物和鸟类提供一个更好的栖息环境,此外规划在整个“15公里岸线”内修建四座人工山,站在这些人工山上,面朝海湾,开阔的水域、美丽的红树林、翻飞的鸟群尽入眼帘;回望城区,林立的高楼、如织的车流、夜晚的万家灯火,自是另一番迷人的景象。
西部岸线主题——生产
从蛇口港至海上田园的西部岸线内不仅将涵盖深圳未来两大城市中心之一的“前海中心”,还包括深圳西部重要的港区大铲湾港。鉴于西部岸线目前自然岸线丧失殆尽,生活岸线比例严重不足;大型交通设施进一步集聚,滨水区与城市中心分离等现状,《研究》提出将其围绕“生产”这一主题,将之打造成珠江东岸的产业、交通走廊,深圳市物流交通枢纽和现代化港口集聚区,以及深圳市高端产业集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