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鼓励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
导语对于体育课,现在国家特别重视学生体质,体育课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体育课禁止占用,而且鼓励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更多详见正文。
2021年9月3日,教育部召开2021教育金秋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会上,教育部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身体活动、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明确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大家都听过【体育老师总是“被生病”】的段子吧,以后不会“被生病”啦,而且还会比较忙,哈哈哈
提倡学生到校后先活动身体
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改革方向。
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具体来说,《意见》提出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明确健康教育内容、落实课程课时要求等8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提升学生健康素养。
以中小学为重点,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完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健全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机制。
二是明确健康教育内容。
构建分学段、一体化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三是落实课程课时要求。
完善课程安排,系统设计教学标准、师资配备、评价体系、制度保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四是拓展健康教育渠道。
构建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鼓励开展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技能展示等活动,每年举办全国学校健康教育成果展示。
五是保障食品营养健康。
倡导营养均衡、膳食平衡。学校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学生膳食营养监测,实施学生营养干预措施。
六是增加体育锻炼时间。
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
七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意识。加强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特殊时期心理危机干预,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八是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鼓励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教育部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保障课时抬高底线。
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教育部明确改革理念,优化课程提升质量。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目前,建设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和冰雪运动特色学校43010所。
下一步,教育部将对标各项政策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转变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着力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和锻炼习惯等问题。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本地宝深圳升学,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双减】可获双减政策全文、最新消息、举报入口、深圳落实情况及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