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概况] 阳朔旅游十大节日

  一、阳朔社日:农历二、八月间

  举办地:阳朔各乡、镇

  活动介绍:

  “社”,是供祀社王菩萨的节日,在阳朔老百姓的心目中比一般节日都重视。阳朔过“二月社”、“八月社”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阳朔社日其实是“十友”男人大聚会,名目叫做“吃社”。这是一种民间互帮互助的结社组织,是阳朔农村千百年沿袭而来的好传统。在村里,只要参加了“十友”社,那家的老人过世后,一切后事有人帮忙到底,从入殓、报客、办夕,到入土圈坟,一切都做得妥善完满。

  如今农村又新兴了一些红白理事会,比“十友”结社的功能多了一些,但“十友”社仍然存在,并且继续发挥作用。

  二、牛王节:农历四月初八

  举办地:阳朔县各地农村

  阳朔民间传说中,每年的这一天是牛王的生日。牛是农家宝,农民少不了。农民在这一天,对牛会格外珍惜和爱护。

  每年到了农历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农民出于耕牛劳苦功高的感谢,都要特意慰劳一番耕牛。这天,农民各家各户犁耙高挂,牛轭上壁,保证让耕牛休息一天,并且还特意精心护理。一大清早,农户就将牛栏清扫干净,由主人亲自把牛牵到青草多的地方放牧,为牛洗刷污垢,梳蓖去牛虱。有的还则专门为老牛采来嫩草,洒上盐水去喂食。有的则煮黑饭(用枫木树芯叶拌和糯米),放上盐和猪肉给病牛吃。少数农户甚至煮甜酒蛋或买油炸粑给牛吃。

  三、福利五月八节:农历五月初八

  举办地:福利镇

  活动介绍:

  这是阳朔县福利民间组织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体育及祭祀活动。

  这天,圩上各户扎起三尺六寸高的立式彩灯到镇上公公、婆婆庙前燃放,然后祭祀两庙中的一百余尊菩萨并将其抬、抱到大街上游行。过去认为祭祀公公、婆婆庙可多子多福、国泰民安。活动中,谁来组织,抬、抱菩萨游行的是什么人,都有具体的规定。随队游行的有文艺、体育队伍,舞狮、耍牌灯、踩高跷、八仙纸扎等。游行完毕后则是民间文艺表演、体育活动。

  会期一般为时五至十天。节日期间(当地人称赶会期),家家都要用精肉做馅的“三酿”,即茄子酿、辣椒酿、苦瓜酿酿作自家主菜,款待宾客。

  四、白沙试新节(六月二十三会期):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前后

  举办地:白沙镇

  活动介绍:

  白沙镇上的白沙圩市,是阳朔县最大一条圩市,历来盛行经商,故商贾云集,殷实富裕者众多。六月二十三会期兴起于民国初年,本地商贾为了更加繁荣白沙市场,发起以纪念关羽为名的“六月二十三”会期。

  会期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饭、包新粽粑,并举行新禾开镰仪式。仪式为放喜炮四声,分别代表“人丁兴旺,生意兴隆,延年益寿,如意结缘”。每次会期为期三天,以六月二十三日这天为高潮。会期中最刺激的活动是抢炮。这是一种类似壮族抛绣球的活动,抢炮者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子,需要斗智斗勇赛体力,很受群众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白沙镇人民把六月二十三会期名称改为庆祝丰收的“试新节”,决定三年举办一次。试新节的活动内容也将不断推陈出新,加入各种民间文艺、体育比赛和科技现场服务等方面的活动,会期也将越办越好。

  五、七月半节“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举办地:阳朔家家户户

  活动介绍:

  阳朔人俗称“七月半”又称“鬼节”,是纪念祖先的民间节日。

  过去,每年七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就要把祖先的魂灵“请”回家中供奉于堂屋,一直供奉到七月十五晚,才把祖先魂灵送回山野,送的时候要在村边或者路口烧钱纸蜡烛和香。

  每到七月半,大人小孩都要吃粑粑,俗称吃“狗舌粑”。为何要吃"狗舌粑",说法很多,已不可考,但流传下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所谓“狗舌粑”,跟一般的叶子粑基本相同,都是用粑粑粉调糊成团状,蒸制而成。但狗舌粑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不是圆形的,正像狗的舌头。狗舌粑里面要放馅,外面要撒上炒香的芝麻,并用高粱叶包实捆好后竖直架在特别准备好的竹叶帽盔壳四周,上笼大火蒸熟。狗舌粑粑粑用料讲究,又有高粱叶裹蒸,味道十分清甜可口,很有阳朔地方风味。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