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滚动存续将难以为继 谁为我们“养老”?

  该来的还是来了。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其背后潜台词是,老龄化社会已经逼近,历史形成的社保账户空账问题尚未解决,养老金的滚动存续将难以为继。

  今天,我们缴纳的养老金正在赡养上一代退休老人;明天,等我们老了,谁来养我们?“现收现付制”现行养老金管理体制下,以及现有人口生育政策背景下,中国未富先老,下一代需要面对两倍甚至四倍于己的老年人,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养老金将收不抵支?不考虑做实个人缴费账户的情况下,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将这一时间过程量化为20年;但也有社保专家认为,各地差异很大,一线城市可以支付7至8年,有的二三线城市仅几个月。而去年12月公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昭示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中国养老金制度正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历史债务负担大,资金缺口日渐扩大,统计显示,个人养老账户空账规模已达7400亿左右,且每年仍在以1000亿左右的速度上升。被挪用的7400亿元大部分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人口剧增,导致本应作为未来养老金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发给了退休人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办职工的养老保险,未安排个人账户,更无相应的资金积累。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于是,退休老人的养老任务自然“落在”在职职工肩上。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这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步,但现实情况是,未来通胀趋势背景下,退休金水平较低,现有社保水平难以支付平均物质生活,即使高收入人群也面临公共养老金替代率过低的问题。于是,“大力发展补充保险”成为除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不二之选,不过,这可能又会“制造”新的不公平,加剧贫富差距。

  三支柱模式(ThreePillars),即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私人自愿养老金(如企业年金)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后两者又统称个人养老保险,但其规模很小,未起到支柱作用。

  事实上,因为办理企业年金的成本较高,诸如“年金盛宴”、“年金一单”等由各大中央企业轮番上演,鲜见中小企业的身影,统计显示,占比1%的大型企业占年金99%的份额;因此,企业年金有富人俱乐部之嫌。

  最近呼声很高的上海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改革也是如此,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的财政实力,容易引起地区之间新的不平衡。换言之,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目前,1.92万亿元(截至2010年底)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相对正步入老龄化国家的十几亿人口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根据人社部2010年度的统计公报,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账户结存的资金量仅4848亿元。

  对于如何应对未来养老困局,戴相龙建议多渠道扩大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诸如提高国有股划拨的规章级别,制定国有股划拨办法,由国务院公布执行;按一定比例将中央财政当年超收部分拨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预算收入一定比例拨归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此外,稳妥推进养老金投资运营,促进养老金保值增值等。

  这其中,可以弥补社会养老保险缺陷的商业养老保险未被戴相龙提及,此部分亟待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诸如个人税收递延试点政策等,囿于各种原因,改革仍待字闺中。

  因此,合理有序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之外,在考虑地方区域平衡发展的前提下,如何统筹兼顾,尽快制定大力发展补充保险的配套政策与措施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可能忘了,2005年中,上至政府部门下至普通百姓,一场关于“明天谁为我们养老”的社会大讨论,推动了旨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新政,但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做实”。

  7年过去,“明天谁为我们养老”之问再度泛起,振聋发聩的提问背后是一代人的焦虑。未来利弊皆存的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新政并不能标本兼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保民生是治国之本,财税政策乃安邦之道,该出手时要出手。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