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成长要趁早 家长忌过度保护

  上周末,第23屆啟德國際教育展北京站開展。展館內吸引人們目光的不止是各個國家的大學展台,還有國外高中的展台。很多面帶稚氣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走進了展區,害羞地坐在父母身邊,聽著父母與國外高中負責人攀談咨詢。筆者發現,來展會了解咨詢的學生年齡層次跨度很大,留學低齡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0年我國出國留學生中,高中及以下學歷學生佔19.8%,而2011年我國高中生出境學習人數佔當年我國總留學人數的22.6%。出國讀中學的人數大幅增長,留學對於這些剛進入花季的孩子,的確是一次很難得的成長歷程,而對於家長來說,又何嘗不是呢?

  成長要趁早

  “剛去的時候,我感覺交際、飲食方面都存在困難。我必須要先仔細閱讀《聖經》,同時了解美國歷史,才能很好地與當地人交流做朋友,才會走出孤獨的陰影。美國的飲食過於油膩,讓我有些不太適應。另外,在和當地人相處方面也不太容易,我當時寄宿在一個美國人家裡,接受著和國內家庭完全不一樣的教育觀念和生活觀念,花了很長時間才適應。”曾在美國橡樹基督中學高中部讀書的李淡回憶道。

  我國小留學生中,像李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都在國外遭受著文化差異的強烈沖擊。秦天很小的時候就踏上了留學之路,在英國惠靈頓高中就讀了兩年。他剛到國外的時候有著和李淡類似的體會:“當地人聊的很多東西我都不懂,這讓我很難與他們溝通,也無法進入當地人的圈子,感到很孤獨。獨自生活能力也不好,生病的時候經常不知道該吃什麼藥,不懂得照顧自己。而且,我也不會做飯,很長一段時間都吃泡面,最多也就打個雞蛋進去,吃膩了也沒法換。”

  交際受阻、生活不順這些難題就像留學之路上的攔路虎一樣,淘汰了內心脆弱的孩子,剩下了內心強大的孩子。這些孩子有著頑強精神,在不斷的挑戰面前漸漸成長起來。談起自己的成長,李淡說:“由於常常在學校參加演講比賽,組織活動,我內心變得很自信,而且領導能力也提高了。還有,愛國意識和感恩意識變得很強烈了。我現在很珍惜家人對我的愛,不像以前覺得家人對我的好是理所應當的。”除了這些個人能力方面的成長,更有自知之明和自信心也是成長的標志。秦天就有這樣的感觸,他認為,相比沒出過國的孩子,能更徹底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也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啟德教育集團留學事業部總經理張楊建議:“孩子首先一定要學會感恩,要認識到自己能出去是福氣,這是一些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然后,孩子要懂得自律,切忌沉迷於網絡游戲。此外,還要遠離酒精、毒品,不能放任自己養成不良的生活方式。”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