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语文高考如何摆脱精确化计分

  语文高考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的焦点在于:虽然标准答案式的试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但是对于高校招生而言,一种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又似乎缺乏可操作性。笔者看来,只要语文高考能够挣脱精确化计分的窠臼,它就不难回归学科的本源。

  一、将语文考试设置为高校招生的准入门槛,改革语文的计分方法

  语文高考改革之所以难以操作,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语文考试就其本质而言是不能精确计分的,但是现行高考的其他科目都是精确计分的,就要求语文考试的计分也要精确化。另外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唯有精确化的计分才是符合科学性的。因此就只能采用标准化试题,采用难一点、死一点的试题,因为太灵活就没法判卷。

  可以设想,将语文考试安排在高考之前进行,并以“不合格”、“合格”和“优秀”三级判卷;语文如不合格,就取消了考生参加其他各科目高考的资格。

  一般的本科专业考生以“合格”为准入门槛,而特殊专业(如文史哲专业和全国一流的艺术院校)则可将“优秀”设为准入门槛。所谓优秀,不应理解为完美无缺,考生甚至可能有些题目答不上来,但是整张考卷应该绝无牵强附会、七拼八凑的成分,而且必须有一处能够显示考生思想的闪光点。当然,不允许某些生源较好的高校擅自抬高门槛,如理工科专业的考生,语文成绩不准设“优秀”为门槛。

  二、如何在稳中求变方针下推进改革

  由于新方案还不成熟,需要经受细节上的考量。所以,即使设计了一种改革方案,并且在实施前三年就告知教师和学生,也不能避免周折,不少教师仍然会不得要领。

  所以,两全的办法应该是,在现行的统一高考方案继续运行的同时推出试点方案,由一批高校(例如,在本市招生的三分之一本科院校)率先兼容新老两种方案;各高中根据教师学养的现状,鼓励但不勉强运行新方案,也可以只在部分教师范围试行新方案;如果教师的教学仍对应于老方案,也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新方案,反之亦然。如果学生选择新的语文高考方案,跨入了高考门槛,那么在高考阶段就免试语文,总分也不包括语文成绩,而有关高校以预定的比例按新方案招收考生。

  由于新老方案不在同一年实行切换,而是给出了几年的缓冲期,这就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和改进,取得了实施新方案的说服力,废止老的高考方案就水到渠成了。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