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新旧八景有哪些?
汕头也称鮀岛,其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由此经过,倚山临海,风光秀丽,是中国唯一市区有内海的城市,也是一座亚热带滨海城市。汕头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的特色是:海阔、石奇、洞幽,风光秀丽。
汕头八景指的广东省汕头市的风物景观。历史上,汕头在各个时期曾出现过四个版本的“汕头八景”,先后遴选出来的景点或有延续或遭取代,有的甚至并不在今汕头政区内,这既是汕头市时代演变的结果,也是汕头市乃至潮汕地区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
八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自宋人沈括首创“八景”之说后,各地纷纷仿效,历代民众都以当地最为心仪和骄傲的景点凑成“八景”。为此,八景的选择和命名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
汕头也称鮀岛,汕头八景(鮀岛八景)指的是广东省汕头市的八处风物景观。历史上,汕头曾先后有过四次“汕头八景”。由于行政区域的演变,汕头地域盈缩不齐,近百年来,汕头市长期管辖着整个潮汕,汕头地区也是潮汕地区。一直到1991年末,潮州、揭阳才独立成地级市(见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之后,潮汕地区各县、区、市变更频仍,汕头地域也大小不同,因此,历史上选出的八景,都是依据当年的区域界定的。
汕头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由此经过,倚山临海,风光秀丽,是中国唯一市区有内海的城市,也是一座亚热带滨海城市。汕头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的特色是:海阔、石奇、洞幽,风光秀丽。旖旎如画的南国滨海风光常令骚人墨客、名家学者兴之所至,捉管赋诗,评选八景也是应有之义。
汕头历史上出现了四个版本的“八景”,遴选年代分别是:1928年的“汕头八景”;1939年的“汕头八景”;1991年的“鮀岛新八景”;2002年的“汕头八景”。
1928版八景
第一张八景名单出自二十年代《新汕头》。有史料可查考的第一个八景版本并不是纯粹的汕头市区内的八景,这是由于汕头当时管辖着整个潮汕,而政区的盈缩变化,造成许多景点其实在今潮汕各地。据1928年(民国17年)《新汕头》一书记载,此八景依次为:韩山、金山、西湖山、凤凰台、湘子桥、甘泉井、出米石、丞相宅。
韩山,韩山在潮安城东,旧名“双旌”,其顶有三峰,形似笔架,又名“笔架山”。唐韩愈刺潮州时,常游览于此,故名韩山,其后建韩文公祠于其上;
金山,金山在潮安城北,周约四里,形如覆釜,多巨石,为城北屏障;
西湖山,西湖山距潮安县城北一里许,旧名“银山”,山下为西湖。山高约五十余丈,周围十里,循“紫竹庵”而上,有“老君岩”,下有洞宽,可容数十人,祀老君其中,唐正元间,李宿建“观亭”于其上;
凤凰台,在潮安城东南之“凤凰洲”,旧名“老鸦洲”,为明隆庆二年知府侯必登所筑,峻耸雄伟,襟韩江而几湘桥,极江山之胜,清康熙间,曾有重修;
湘子桥,在潮安城东,横跨韩江,西接府城,东连韩山,建于隋时,原名广济桥,其后俗沿称湘子桥。桥长约百余丈,阔三丈余,桥面两旁满设小贩商店,桥墩凡二十四,中有缺口,以十八梭船接驳;
甘泉井,在蓬洲都,渔洲村,有石栏石,其泉甘洌;
出米石,在冠陇寨,高二尺许,初复以屋,鸡犬不敢近,置于屋中,则米遂取之不竭,后有好事者,划而平之,地吼如雷者数日,米不复出。此传说太过怪诞,殆亦好事者故神其说耳;
丞相宅,在澄海城南港口,宋陆秀夫与陈宜中不合,安置潮州,秀夫奉母携妻子居此,今圮,久成阡陌,土人犹呼之为陆厝围,以示不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