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撞六一 上海亲子文化深度游

  千灯浦是一条笔直的河道,两岸高低错落白墙黑瓦的房?本来就很有水乡特色,更难得的是千灯浦的来历并不再牵扯什么名人,而是和吴越征战时的普通将士有关。甚至镇名千灯,最初也来源于千墩,而所谓千墩就是指吴凇江畔的第一千个土墩,每一个土墩下埋葬着多少将士,埋藏着多少故事已无人知晓,而整整一段吴越征战的历史却随着千灯浦的流水一直流淌到今天。

  大桥与大河

  走惯了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也许会看不懂千灯古镇的“大桥与大河”——也许正是这大桥与大河才能孕育出像顾炎武这样的大户人家出来吧。在10余华里的市河千灯浦上,一共有7座大拱桥,有趣的是每座大桥的侧畔总是点缀着一座玲珑剔透的小石桥,譬如千灯桥侧有香花桥,凝薰桥旁有蒋泾桥……小桥匍在大桥下,犹如儿女依偎在母亲膝下般温顺,真是逗人喜爱。还有镇南的吴家桥和陶家桥,桥畔小石桥仰望慈颜,颇显孝顺之趣。

  “美人”秦峰塔

  自打迈入古镇的牌楼,就能远远望到一座“抢眼”的高塔。来到塔前,才得知它就是千灯的“镇标”——秦峰塔。沿着塔内窄而陡的木扶梯,拾级登上塔顶,一阵风穿门而过,把我吹得“跌跌冲冲”,抓紧栏杆眺望远方,千灯古镇便尽收眼底了。耳畔恍惚响起叮铃、叮铃的风铃声,就像曾经上海滑稽戏里“金铃塔、塔金铃”那感觉,亲切又和谐。

  走进“典当里”

  北大街上坐落着一群古老的明清建筑,四进“亚”字形的走马楼,人称“典当里”,是明代徽商余氏家族留下的。走进去便是曾在电视中看到的标准的当铺样子,蜡制的老板好像正在和一个穷小子讨价还价,“虫吃鼠咬,光板没毛,旧衣破棉袄一件”的回声仿佛依稀可闻。朝里便是著名的立三堂,堂内有几幅经典的对联,能够让人理解从安徽来到千灯,从商场步入官场和文坛的余氏家族所走过的坎坷之路。

  

  南大街听昆曲

  镇上的南大街可谓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文化街,在棋盘街上仍然还有一家用传统手艺做龙须面的店铺,不过,这里最闪光的莫过于昆曲的创始者——顾坚的纪念馆,随着“百戏之祖”昆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该戏曲的创始人顾坚也开始为世人熟知。此外,顾坚纪念馆底楼还布置有昆曲小舞台,宜品茗、宜演奏昆曲、宜演奏江南丝竹、宜演奏苏州评弹,真是好不惬意。

  北大街石板路

  千灯古镇的石板街,初看并不起眼,但细细品味的话却发现,这条形似蜈蚣,南北贯穿古镇的南宋古街还真有点“花头”。石板最长的也不足两米,街道看上去异常狭窄,与明清式房屋的高墙高檐巧妙的构成“一线天”,我看住在对门的两户人家便可以牵牵手、传传物了。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生活宝典】,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六一】可获取深圳六一活动汇总(烟花秀、灯光秀等)、六一免费景区、六一优惠门票购买入口、六一亲子游等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