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早期教育4个原则 PK中国家长育儿错误理念

导语 在宝宝早期教育中,中国家长育儿理念总是存在问题,如给予孩子不客观的评价、非理性的语言。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宝宝早期教育的四个原则,一起来看看吧。

  

  早期教育无小事,技巧也是不计其数。有的时候,家长们总会在朋友圈或微博发现某些专家或辣妈提出了一种新奇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方法,乍一看去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又不敢在自己孩子上“实验”。

  中国家长在育儿方面存在的四大原则问题:1、给予孩子不客观的评价2、非理性的语言3、忽视典范作用4、生活状态懈怠。我们要聚焦这四个问题,四个原则问题。我来围绕这四个原则问题讲一些教育技巧。我把这四个早期教育原则总结为“ROMP原则”——Rational education、Objective education、Model education and Positive education.

  一、客观的评价。家长总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起一些昵称,或者在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寄予一些好的评价。由于亲情,所以感性,说话再严谨的父母,也难免会“夸张褒扬”——“宝宝你就是个天才!”“宝宝你就是一个超人!”“宝贝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这些评价看似随意,实际上却为孩子贴上了心理标签。用阿德勒的话说,是为青春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当然,我们将3-6岁的孩子过分贬低,或经常性否定,同样会贴上标签,但伤害没有“夸张褒扬”来的大。举个例子,两个皮肤较黑的女儿得到了妈妈不同的评价。第一个女儿被妈妈称呼为“黑煤球”,第二个女儿被妈妈称呼为“最美丽的黑美人”,到了青春期会怎么样呢?在一群在乎形象的女孩子中,“黑煤球”受到了“安慰”,而“黑美人”却受到了嘲笑,造成了心理创伤。正确的做法是在3-6岁期间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孩子接纳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在《让孩子快乐的亲子关系》中,我提到了一种叫做《富兰克林表》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照一张白纸,中间画一条竖线,左面写自己的五个优点,右面写自己的五个缺点。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写,写完自己,也可以写对方,然后我们进行比较。让孩子了解自己眼中的自己与家长眼中的自己,从而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

  二、理性的回应。我曾经向大家介绍过0-3岁的服从期教育和3-6岁的协商期教育。为了配合这种训练,我们在对待孩子的称呼上其实有一种技巧。0-3岁的时候,家长要多用“你”,这是为了增强家长的权威性,要求孩子服从你的口令。而在3-6岁的时候,家长要多用“我们”,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3-6岁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这个时候家长的非理性语言,比如错误概念、错误联想,会直接印刻在儿童脑海,成为终身情节。比如,有的家长会说“男人没有一个好动西!”类似这样的不理性表达要坚决控制。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喜欢通过承诺的方式促进孩子的好行为的形成。如“你要是好好睡觉,醒来就带你去公园玩!”承诺了做不到孩子也就学会不诚信。承诺了做到了会让孩子养成功利的思维模式。而且“好好睡觉”与“去公园玩”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孩子特别需要购买东西,不要直接答应他,而应该询问用途,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三、典范的行为儿童0-6岁,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模仿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尤其是生活中的父母。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入童眼。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做到,我们必须要先做到。如果我们能够做示范,就尽量做示范。我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我看会电视,你自己看会书吧!”孩子总是认为家长的事情要比自己的事情有意思,所以你选择了电视,他心里也就装起了电视。如果你捧起书,他也就捧起了书。

  更多的行为学习是在亲子互动中完成的。在亲子游戏中学会了创新行为,在亲子沟通中学会了说话方式,在亲子阅读中学会了学习方法,在亲子运动中学会了游戏规则。亲子互动是人际互动的范本,在这里掌握了经?,也就能够更好的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玩。

【相关专题】

亲子游戏专题

  四、积极的状态。很多家长回到家,都显出一副疲态,慵懒无比地坐在了沙发上。这个形象很不好,会给孩子一些误解。他们会认为家长不幸福,他们会觉得未来的世界是灰暗的。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时刻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阳光的,是勇敢的。很多家长能够跟孩子沟通,很不错,但是总说自己不容易,要孩子多体谅父母——这个取向是有问题的。最好的做法,是想孩子介绍工作的困难,但同时也讲自己如何克服这个困难。这样一来,既树立了高大的形象,也介绍了社会经验。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过得更幸福,而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是尊重孩子。

  本文作者系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让孩子快乐的亲子关系》作者刘勇赫,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来源,谢谢合作!

本文来源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

【相关推荐】

作为父母如何进行孩子的早期教育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