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款保湿面霜效果测试!108元平价面霜效果媲美2700元名牌面霜
导语 消委会联同国际消费者研究及试验组织(ICRT)进行测试,包括括17款于本地有售的保湿面霜,测试并发现,贵价品牌产品的保湿效果不一定最出色!
消费者选购及使用保湿面霜时可参考以下提示:
留意产品成分列表,瞭解是否有致敏成分;
不要尽信产品标榜,例如「经皮肤科医生测试或认可」等,因为这些声称不能保证产品不会刺激皮肤;
使用初期皮肤出现轻微刺痛,可能是底层组织乾燥或有不明显损伤。如使用护肤品后数天内痛楚加剧、皮肤灼热,则可能皮肤过敏反应,建议停用;
在产品有效期限和开封后使用期内将产品用完;
避免过度清洁皮肤,否则容易出现乾燥问题。提醒市民细阅护肤品的标籤、「做功课」了解成份后才决定购买,例如含甘油(glycerin)的面霜一般都有不俗的保湿效能。市民亦应了解产品是否含可致敏成份,并先在手背试用,不少专柜品牌免费提供小包装供试用。
【保湿面霜Q&A】
1.甚么时候是保湿最佳时机?
每日洗面后是最理想时机,趁皮肤表面仍湿润,用毛巾轻抹乾皮肤即涂护肤品,每日两次。
2.甚么坏习惯令皮肤乾燥问题加剧?
过度暴晒、寒冷及极端天气令皮肤变得乾燥。习惯使用强烈的洁面用品、过度清洁、使用太热的水清洁皮肤、经常饮酒等,也会容易出现皮肤乾燥问题。
3.哪一种面霜成份最保湿?
消委会面霜测试发现甘油(glycerin)成份的比例越高,保湿效果越好。甘油可吸收水份,将水份保留在角质层。
4.24小时保湿可能吗?
海外的试验发现,面霜的保湿效能并不能有效维持24小时。
5.使用部份保湿面霜后有轻微刺痛感觉正常吗?
若皮肤底层组织较乾燥,不少人使用初期会出现轻微刺痛,但继续使用数天内,刺痛感会消失;不过如果痛楚加剧,可能是皮肤对有关护肤品敏感,应该停用。
数据来源:香港消委会、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