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名校纷纷建立深圳校区 扒一扒校区和分校的区别
导语 在深圳受到国内外知名高校青睐,纷纷合作建立深圳校区的同时,不少人先入为主认为这些学校只是挂了个名而已。但事实上,在深圳建立的校区,多数都是与本部一致。
深圳那些知名高校校区是分校吗?
截至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工大、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都拟将或已在深圳建立了校区。
其中,哈工大(深圳)、暨南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深圳)、港中大(深圳)已经开始招生。
目前人们在称谓上习惯把“分校”和“分校区”统称为“分校”,其实二者有显着差别。
“分校”:
大多是与“本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相独立的办学机构;
“分校区”:
“分校区”也称“校区”,大多是指与“本校”除地理区位不同外其余方面皆保持一致的“本校分部”,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领导。
分校
根据形成过程来进行划分,“分校”一共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大学合并潮的产物
产生于“大学合并潮”并隶属于“本校”,实际上基本保持独立运行的“分校”。
当时的大学合并主要是将专业性较强的大学向有实力的综合性大学合并,进行合并的学校在合并前地理位置并不重叠或临近,合并后就转化为了实际上的“类分校区”。一些院校经过资源重组往往会把相近的专业放在一个“分部”,此类合并学校的“分校”一般独立性较强,实际上相当于“只是换了块牌子”,因此在招生以及学制、行政管理方面都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了合并,前者如今成为了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大医学部独立于北京大学进行招生,在学制、学位的转化方面都按照医学部的要求执行。
第二类: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办
由学校本部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办,隶属于“本校”却基本独立运行的“分校”。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建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学生修满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颁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毕业证书;符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可申请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士学位证书。
然而,在同样属于校本部与地方政府共建高等教育机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却成功转化为山东大学“分校区”,在各类学历学位证书方面实现了完全一致。
需要划重点的地方是:
有的“分校”毕业生的本科毕业证书由校本部统一颁发,证书的封皮样式和文字与校本部毫无差别,证书内芯同样加盖本部公章和本部校长印。
证书内芯的文字表述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与校本部完全一致,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第二种表述与校本部稍有不同,文字上会注明“某某校区”或“某某分校”,如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颁发的本科毕(结)业证书,内芯上将注明“秦皇岛分校某某专业”。
分校区
明显区别于“分校”的是,“分校区”大多指“本校分部”,即“分部不分校”,“分校区”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领导,不存在独立运行的状况。
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在南京主要分为仙林校区、随园校区、紫金校区,三个校区间学生除就学位置外其余待遇基本一致。
建立“分校区”也可能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出于自身教学建设的需要,将研究生与本科生分在不同校区培养,分校区毕业生与本部毕业生在各方面也享受同等待遇。
分校VS分校区
大学“分校区”一般没有独立招生的权力,其生源主要依靠校本部统招,再根据专业和年级分配到各个校区,因而生源质量有极好的保证。
与此不同,分校的招生工作基本独立于校本部,通常在招录分数线上要低于本部,此“分校”招生一般分为两种种情况:
一是与校本部在同一批次录取。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工大威海分校等。但是分校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校本部要低。
二是会出现和校本部不在同一批次录取的情况。如2015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就在本二批次录取,而其校本部则是在一本批次录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