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东公务员考试笔试大纲(科目设置+科目介绍)
导语 考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考试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科目分为4类,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五)资料分析
本部分试题为单选题,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等各种形式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例题1】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1、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我国耕地家底并不丰厚,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人均耕地只有1.4亩左右,占世界9%的耕地要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同时,从耕地资源禀赋看,我国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近一半耕地为一年一熟,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有的还面临荒漠化、石漠化威胁。同时,经过长期发展,一些地方耕地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此外,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仍然旺盛,耕地占用与保护的矛盾和压力依然突出。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耕地保有量保持18亿亩,并作为约束性指标。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立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通过一系列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最近两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实现净增加。但从长期看,我国粮食刚性需求增长与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约束并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持续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秉持战略思维,在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拓宽视野,长远谋划,着眼全域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充分挖掘非传统耕地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持续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不断提升粮食安全系数。
作为可以改造利用的非传统耕地资源,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将黄泛区盐碱地治理改造为大粮仓;在西北内陆地区累计治理盐碱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达400万吨;在黑龙江省累计治理盐碱耕地面积近65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近200万吨。近年来,随着未利用地开发力度加大,以及盐碱地治理技术的提升,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投资,已有较大规模的盐碱地被开发利用。国土“三调”结果显示,2009年至2019年10年间,全国有1200多万亩盐碱地已治理变为耕地,特别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东北西部松嫩平原盐碱地、华北滨海滩涂盐碱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利用,有效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能力。
1.下列有关我国耕地家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多地少
B.空间格局错配
C.总体质量较高
D.开发利用强度过大
答案:C。根据资料,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亩左右,占世界9%的耕地要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说明人多地少,A正确;从耕地资源禀赋看,我国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说明空间格局错配,B正确;近一半耕地为一年一熟,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有的还面临荒漠化、石漠化威胁,说明总体质量不高,C错误;经过长期发展,一些地方耕地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说明开发利用强度过大,D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C。
2.下列有关我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09年以来,西北内陆地区累计治理盐碱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
B.盐碱地改造仅发生在东北西部松嫩平原、华北滨海滩涂、黄河三角洲和江苏沿海地区
C.黑龙江省盐碱耕地的平均亩产约为0.3吨
D.2009年至2019年间,平均每年全国有超过120万亩盐碱地变为耕地
答案:D。根据资料,西北内陆地区累计治理盐碱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是长期以来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成果,并不是2009年至今的成就,A错误。材料中提到,东北西部松嫩平原等地区盐碱地得到了改造利用,但未明确指出盐碱地改造仅发生在这些地区,B错误。根据资料无法计算盐碱耕地的平均亩产,C错误。2009至2019年10年间,全国有1200多万亩盐碱地已治理变为耕地,即平均每年全国有超过120万亩盐碱地变为耕地,D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2】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1、2、3:
2022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抓好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略有回落。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增长4.5%。
1.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A.小于3万元
B.在3万~4万元之间
C.在4万~5万元之间
D.超过5万元
答案:B。根据资料,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5.0%,可计算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5万元。因此正确答案为B。
2.以下最有可能准确反映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数之比的是( )。
答案:A。根据资料,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由此可计算出,城镇与农村居民人数之比约为1.35:1,A最有可能反映这一比例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A。
3.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1年增加上千元
B.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消费支出多2万元以上
C.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首次超过了2.4万元
D.2021年,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更高
答案:A。根据资料可以算出,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8940元,故2022年同比增加1193元,A正确;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消费支出多18892元,B错误;资料没有提供2021年之前的人均消费支出情况,C错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约为84%,城镇居民约为64%,农村居民的比例更高,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本地宝深圳升学】回复【省考】获取广东省考报名入口、条件、时间、职位表、学历要求、专业目录下载、笔试大纲等最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