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旅游攻略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嘉庚风格的历史建筑
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厦门大学
◇群贤楼群
寓意“群贤毕至”的群贤楼群,是最早建设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一主四从”的五幢楼“一”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演武场上,具有巨大的张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主楼群贤楼与左右两边的同安楼、集美楼是外廊式建筑,东端的映雪楼和西端的囊萤楼属内廊式结构。五幢楼的内廊形成一条几百米长的廊道。
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集美楼、同安楼还是以中式风格为主,花格屋脊、石结构墙体,筑造典雅独特。出自勤奋读书的典故而命名的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整个群贤楼群的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囊萤楼由于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集美楼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生活过的住所,现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芙蓉楼群
芙蓉楼群因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祖籍南安芙蓉村而得名,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嘉庚风格建筑走向成熟的标志。芙蓉楼群共有四幢,以芙蓉湖为圆心形成半合围形,主体建筑高三层,局部加高为四至五层,都是中式屋顶、西式屋身的外廊建筑样式。
坐落在芙蓉湖畔、建南大会堂背面的是一座三层内廊式的洋楼,这座建于1923年的博学楼,是陈嘉庚先生早期建筑的西式代表作之一。博学楼很早就辟为“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著名画家徐悲鸿亲笔题写馆名。馆内珍藏有大批人类学、考古学的重要文物文献资料。
◇建南楼群
在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中,以建南楼群最为宏伟壮观,它是陈嘉庚先生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
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礼堂,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正面向南俯瞰大海,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
嘉庚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嘉庚楼群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
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漳州校区建筑
位于龙海市港尾镇与厦大本部隔海相望的漳州校区,其规划与建设,在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建筑风格的发扬上,也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
主楼群又一次以“一主四从”的形式“一”字形朝东构筑,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彩妆饰,既承袭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鲜明个性。
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结合的成功范例。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著文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也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厦大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这个芙蓉湖了!清澈的水面上,波光淋淋,湖边环绕着各式各样的学生公寓和教学楼,整片整片的草坪上,零零落落地坐着闲谈着的学生和游人们。
相信,这里一定也见证了无数对恋人的爱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