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美国生活
如果用饮食的特点来定义地域,四川是麻辣的、湖南是超辣的、沪苏是微甜的、宁波是偏咸的、广东是清淡的……那么美国的品味呢?我觉得应该是甜的。甜点在美国生活中有多重要?——美国的传统,甜点堂而皇之地至少占正餐的1/4。
美国的甜点真是铺天盖地,名目繁多。我曾经得到过一个新颖别致的元素周期表,那上面就搜罗了天下甜蜜元素,荟萃了美国的百来种甜点,色泽鲜丽,造型精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看得人垂涎三尺。且不说名目繁多的甜饮料,美国的饮食,从早饭到晚饭,都跟甜食打交道。
光说早餐,就有几路甜军突起,对你围追堵截:五花八门的甜甜圈,夹心的巧克力壳的白糖皮的沾桂皮糖粉的;风味各异的面包圈,蓝莓的巧克力的玉米面的应有尽有;泡牛奶的甜脆麦片占了超市的一整排货架,松软暄腾的华芙和煎饼本身并不甜,可是配的枫树糖浆甜得能把舌头乃至整个人都化掉。
一年四季的节日,也总跟甜蜜食品有关。情人节是吃巧克力的、复活节的塑料彩蛋里装的是糖果巧克力、万圣节是吃糖果的,即将到来的感恩节是吃蔓越橘果酱和南瓜派的,圣诞节则是吃苹果派等各种甜饼的。听说卖房子的诀窍之一,是买主上门的时候在厨房里烘烤一些巧克力饼干,那沁人心脾的甜香,可以产生让人一闻倾心的温馨家庭诱惑力。
我们的神州产生了绝世精深的少林武功,也练就了我坚如钢铁的中国胃,大凡见到美国的食物诸如生菜色拉、火腿三明治、汉堡包、意大利馅饼,都是浅尝辄止,不说决不动摇,也是不动真情的。即使是口碑最好的烧烤食物,要真正俘虏我的中国胃还是劳而无功。
可始料未及的是,在甜食的糖衣炮弹排山倒海的狂轰滥炸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感情和理智几度交锋,我居然难以抗拒甜蜜的诱惑和召唤,最终有组织地放弃健康原则,向甜蜜有条件地投降了。
总体印象,同样是中产阶级,相对亚裔来说,老美虽然银行里的存款要少得多,脸上的笑容却比亚裔要多一点。
老美往往是朝不保夕,入不敷出,据说有人被抓进牢里时连付bail的几千现金也凑不出来的,也曾经在《Money》杂志上读到,20万收入的四口之家要去Disney度假一次的梦想老是实现不了,还是靠金融专家的预算帮忙才如愿省下了2000元。
老美经常贷款购买大件电器,债台高筑,捉襟见肘,可是他们经常对旁人无私奉献甜言蜜语的恭维赞美,也从不缺少无忧无虑甜美自然的微笑。相反,有些亚裔即使收入高存款多,脸色却相对要沉重得多。
我认识的一个印度人,夫妇两人从事高科技工作,家里一次拿出一万现金装修地下室,可平时老是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的。如果单纯比较饮食差别,好像老美的甜食消耗量要大得多,究竟甜食摄取量跟快乐程度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有待科学家考证的悬念。
以我的设想,胃跟心很近,甜了胃的必然也甜了心,由里而外,心理的甜蜜满足必然反映为衷心的笑容。虽然听新闻里说过万圣节刚结束的时候学生们考试成绩普遍不佳,是因为糖果吃多了让脑功能反应迟钝的缘故,如果甜食使人发傻的结果是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那么这个甜食的境界还是值得我追求的吧。
确实,寒冷冬日的周末早晨,一个烤着蛋糕或者甜饼的甜香洋溢的家,给人美丽温暖的感觉,暖烘烘的甜香,隔开了外面的寒意和经济萧条的冷色,使人忘却生活艰辛的苦涩,让人心定神安,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也随着暖雾升腾起来,永不沉落。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那么,也许有那么一天,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能创造奇迹。
我以前爱吃酸咸辣,不是最热衷甜食,现在我向甜蜜投降后,细水长流地开始享受各种甜食,从巧克力、黄油司考其、耐嚼的带果仁的巧克力块、巧克力棒、桃汁饮品、南瓜派、核桃派、乳酪蛋糕, 到带果仁的冰淇淋。有时也买了现成的蛋糕粉,嫌太甜腻,就掺点面粉烤巧克力果仁小方糕什么的。真是吃的眉开眼笑,心花怒放,也希望快乐的日子,绵绵不断。
又是佳节连连的时候了,感恩节连着圣诞节、新年连着春节,甜蜜也连着快乐。我预计,跟我一样选择向甜蜜投降,加入快乐阵营的同盟军不少。
节日的火树银花中,不妨就加入糖衣炮弹的猛烈火力吧,让我们尽情享受甜蜜的洗礼,岁岁年年保持快乐的心境,用甜美的笑容,给世界增一分亮丽,添一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