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武汉昙华林的老建筑
导语 让人惊讶、激动的,不止是这些老建筑的苍老,还在于它们所蕴含的历史过往,仿佛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妇人所特有的智慧。
衰败的老房子,剥落的油漆,腐朽的木头,空气中散发着发霉的气味,那是历史的味道。带着些萧索,寒森森的巫气,蒙尘的艳丽,长满茸茸青苔的旧时回味。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女子,手指上还有残败的蔻丹,而你必须去真心聆听她的故事,你才可能因了解而爱慕她,这是和喜欢天真少女不一样的情怀,前者需要时间和耐心,后者,几乎什么都不需要。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城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和螃蟹甲之间,随两山并行成东西走向。
早先,昙华林的街名只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这个街名的覆盖面便沿袭至今。
现在通常所说的昙华林一带,具体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甲的两山在内,全长约1.2公里的狭长地带。
花园山北坡的太平试馆地名,让人联想到明清时期各县乡的秀才下榻于此,苦心准备,届时前往附近贡院应考的场景。
现在的昙华林小学,是清朝负责地方军事的武昌卫衙门遗址,进入民国后的1913年,在该遗址上办起了湖北女子职业中学。
武昌卫的附属设施还有当年专门管理马匹的马道衙门,就设在武昌卫的右侧,由此留下的马道门这个地名现在仍在使用。在武昌卫的正南面,当年设有负责提调兵器并以戈甲命名的营盘,后来形成戈甲营的地名也沿用至今。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了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这里的人口相对稠密,学校和宗教场所比较多,名人住宅也较多,直至今天,百年老宅随处可见。
之所以称昙华林为一部“活的”近代史书,是相对于印成铅字的历史书而言:一条普普通通长仅数千米的街区,集中了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老建筑,有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公寓、老花园、老领事馆、老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