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来了 父母该如何教育

导语 “熊孩子”,这个词还真不陌生,有的家长就被调皮捣蛋的孩子弄得没辙。那么,“熊孩子”出没,父母该如何教育他们呢?

  核心提示:如今,我们经常能听到“熊孩子”的故事,一个不小心他们可能酿出大错。父母们提高警惕了吗?“熊孩子”出没,也许该反思的是家长,跟宝宝搞好关系,让他们都成为“小天使”吧!

  现在“熊孩子”俨然成为了江湖一害,网上各种招式号称能对“熊孩子”产生“会心一击”,小编居然还看到要“以熊治熊”的,简直无语,新任的爸爸妈妈想必也是为自己的宝宝操碎了心吧,怎样才能避免宝宝变“熊”呢?关键在于让宝宝学会自律!

  自律是什么?

  学龄前高质量的照顾和教育历来被学者们认为是发展孩子日后认知能力和社会情绪管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孩子进入学校之后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其中包括能够专注于完成任务并且坚持下来(例如坚持认真听讲),以及学会控制自己在社交场合的情绪。科学家们将这些能力打包成一个概念:自律。有较高自律性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并融入校园群体。

  关键阶段

  研究表明,五岁之前是发展孩子自律性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深受他们所处的人际关系以及围绕他们并和他们不断建立重要关系的成人的影响。因此家庭环境及家庭之外的育儿环境的照顾、培育都是决定孩子自律性和日后行为方式的关键过程。

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