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和拖延症说拜拜?

导语 拖延症,一般都是因为不良习惯而形成,一般人总觉得是一种惰性。但,所有的习惯都是一次次的行为累积而成。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了拖延的习惯,那你就必须重视起来了。

  明明1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孩子却花了2小时才做完,这说明你的孩子患上拖延症啦!

  拖延者思维模式——先放一下,待会再行动。对他们来说,迈出第一步总是那么的艰难和沉重。拖延症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家长们一定要要尽早帮孩子摆脱拖延症。

拖延症的产生以及应对策略
1、生理原因

  不少家长想当然地以为,拖延症只是隶属“坏习惯”范畴,但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在大脑功能分区中,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的脑区,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的时候,大脑排除杂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注意力也会严重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会显著降低。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比同龄人逊色,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在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方面,明显比同龄人逊色,那么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诸如跳绳、打球、下围棋或者游泳等运动,刺激孩子神经末梢和协调功能的发育。

2、心理原因

  总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乐。有拖延习惯的孩子,一定有一个急性子的妈妈或者爸爸,并且父母一般都有强烈道德和责任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父母总是不断地在“督促”和“强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面对强势的父母,孩子很无助,只能将拖沓作为无意识隐性对抗语言,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过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强化了自己的拖拉行为。

应对策略

  想让孩子不把“拖沓”当武器,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不断地给孩子下达指令。首先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并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对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确的行为态度应该是“你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选择,但每一种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你必须自己承担”。

3、行为原因

  有的时候,孩子拖拉只是单纯行为层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为背后,其客观的原因往往缺乏时间观念,缺少计划性和做事没有条理,又或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注意力没法集中。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就意识不到用两小时的时间做完原本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是一种不当的行为或者会带来某种损失。当孩子没有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条理,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点和节奏,那么势必效率会大大降低。此外,如果孩子写作业时,环境嘈杂,总是面对这样那样的诱惑,自然难以专注于完成作业这个既定目标。

应对策略

  面对孩子的拖拉行为,父母一定要明确界限,让孩子意识到,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一旦孩子越界,必须要给予惩戒,以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帮孩子克服拖延症小技巧
1、任务重组

  有拖延症的孩子,很难短时间内通过自我束缚来改变拖拉的行为,作为父母可以通过心理学层面的“任务重组”策略来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以写作业为例,过去如果你规定孩子1小时完成作业,他总是完不成。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让他半小时做4道题或者5道题,目标明确的短期项目,往往比长期的开放型任务更容易被及时完成。 

2、增加计时性活动

  有的时候,孩子拖拉原本只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但如果这种拖拉变成习惯,便会蔓延到所有的事情之上。因此,想要让孩子做事有效率,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  

3、改变评价角度

  不要总是埋怨孩子,你老是这么“拖拉”。在提醒孩子时,少说“你很慢”,而是有意识地强调“你可以快起来”。“你比我更快”,作为一种非常有激励意义的评价,对于孩子改变拖延症而言往往比上百句“孩子,你太慢了”要管用。

4、给时间设定明确界限

  当孩子有了既定任务,父母只需要给他一个到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的节点表,然后提前5分钟提醒他进入“执行”状态,并且在时间节点到来前提醒他一次,让他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节奏。其实,无论孩子还是大人,没有谁会喜欢自己的行为突然被强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虑利用一个闹钟或是计时器什么的来帮助你。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尽量避免说“待会儿”、“很快”这些字眼,而应该明确为“10分钟”后或者“5分钟”后等,一方面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清晰认知,另一方面也等于给了孩子一个心理准备期。

  相?链接:

  仅一成父亲对家庭教育负责 身为父亲该如何对孩子尽责

  暑假又到了,家长们会把孩子送回老家体验生活吗

  张学友送女儿上学:家长该不该接送孩子上下学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