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有什么好吃的?鲜为人知的美食集中营

  最丰富的午餐时间

  粿条汤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粿条是东南沿海岛屿、岭南沿海地区等闽南语方言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

  粿条是用米粉浆分层蒸熟晾凉之后,切条备用的小食半成品。粿条做法千变万化,可以用来炒芥兰牛肉,也可煮成粿条汤。粿条汤是陆丰人最爱的午餐之一,略区别于潮州汕头以牛肉为主的粿条汤,陆丰人似乎更爱用猪肉制作粿条汤。

  先将粿条煮熟,用多孔的“饭篱”将它捞起,倒在碗里,再泡上鲜美的骨汤和繁多的配料如油粿、鱼露、肉茸及冬菜、莞荽、葱等,加上些许肉片或几颗弹牙的肉丸或猪肝、蚝仔、鲜虾肉等,一碗氤氲着人间烟火气息的粿条汤就大功告成。

  与粿条汤类似的还有面薄汤,面薄是压得扁薄的面条,做法参考粿条汤,即泡即食。面薄汤既熟而又不烂,带点韧性,汤水又甜美,很是爽口。

  八宝鸭

  内里大有乾坤

  无论红事白事,陆丰人的宴席中八宝鸭总是主角。 将肥壮嫩鸭宰杀治净,开口去内脏,塞进笋丁、肉丁、栗子丁、鸡肉丁、冬菇丁、莲子、糯米饭、绍酒、酱油、虾仁、湿淀粉、熟青豆……再放进窝里蒸熟,加好料上桌,用筷子拨开鸭肉,香味四溢,让人垂涎三尺。

  咸茶

  独特的茶文化

  说起咸茶,在海陆丰地区绝对是不可忽略的经典美食。

  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具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寿之功效。除了美味,它更代表了陆丰浓浓的人情味。

  吃咸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释》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遗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汉宗亦有诗云:“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写出了清代海陆丰吃咸茶的盛况和人间世俗情态。

  咸茶,因常作招呼客人之用也被人们称为“迎客茶”、“情谊茶”。过去,人们制作擂茶习惯用生茶叶、生芝麻、生花生,所以也有“三生茶”之称。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三生”变成了发酵过的茶叶、炒芝麻和炒花生。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炒米帮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多种不同的味觉交融幻化。

  食咸茶作为敬客的礼仪,每逢家中来客,即捧上咸茶一碗、两碗、三碗、四碗……动手动脚,像打架一样,劝君多吃,食得愈多,主人愈高兴。

  菜包粿

  大肚能容天下事

  以干油粘米粉倒入滚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和食油),翻拌成泥状,再放入盆中用手反复揉搓,捻成圆饼形的粿坯。负责放菜馅的人在凹状体中包上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萝卜丝、椰菜、绿豆芽、沙葛、芹菜、蒜、肉丁、鱿脯、虾干、花生仁、大地鱼粉等),使其呈梭形,并于头尾处捏紧,照次序排列在苇篾或竹做的朗埗上面,排满后放进铁锅,用猛火蒸熟。菜包粿现已成为陆丰四季风味小食。

  汕尾市到处都有菜包粿,像陆丰马街的菜包粿每一出炉就会被抢一空,竹街的油煎菜包粿车水马龙。

  由于在冬至节,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菜包粿,菜包粿又称冬至粿。不过冬至节的“菜包粿”人们习惯称之为“冬节蛤”,虽然用料一样,但“冬节蛤”的外形近似北方的饺子,与一般的菜包粿外形显然不同。

  在过去那个年代,只有在过年时,或者是有重要的客人到来时,人们才能吃到菜包粿,改革开放以后,海陆丰地区的许多特色小吃都成了商品小吃,但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恐怕非菜包粿莫属。菜包粿可以做得很精致,也可以做得普普通通。

  小小的一个菜包粿,也蕴藏着陆丰人民的生活哲学呢。

  糯米兜

  软糯香绵如情谊

  “糯米兜,兜糯米”这在陆丰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土话。不同于平时广州经常吃到的糯米鸡、糯米饭,糯米兜是前一晚用水浸泡过糯米再下锅煮,糯米入口将更加绵软。

  除了上好的糯米之外,聪明的陆丰人民还在里面加有虾、五花肉、鱿鱼丝、冬菇、芹菜、芫荽和葱等。

  由于临近海的天然地理优势,陆丰人的寻常饭菜少不了各类鲜美的鱼虾。而在这道糯米兜里,虾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虾头虾尾还可以加上蒜头、辣椒、胡椒粉和生粉做成香气腾腾的虾酱淋在糯米饭上。

  一份美味的糯米兜,五花肉亦是必不可少,所以白肉用来在热锅榨出新鲜的猪油供炒饭和炒配料,为整道菜奠定绝妙的基调。而瘦肉和其它配料切好后下锅爆炒后备用,而花肉则是切丁和泡好的糯米一起下锅同煮。

  经过高压锅煮熟的糯米和白肉融为一体,不但香粘绵软,而且饭色晶莹透亮,十分诱人,主食和备好的配料一起下锅小火炒匀,接着淋上虾酱洒上葱花,奇香鼻、色泽丰富的糯米兜就完成了。

  炒卷粿

  幸福的自然卷

  卷粿,是一种陆丰市民中午常吃的粿类食品。潮汕话应该叫“高(潮州音第4声)”粿,因其形是卷起来的,姑且如此称之。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卷粿,谁发明了它,似不可考,或也不必考了。

  卷粿实际上是由粿条皮卷成的。以前做粿条皮是相当讲究的,首先要选用质量较好的大米,然后用水浸泡三个小时左右,淘净米后磨浆。

  米浆磨好后将其倒入特制的器皿放入蒸屉蒸熟,这样粿条皮就完成了。将粿条皮卷起来,就成了卷粿;若是用刀细细切起来,就变成了粿条。

  可惜现在很多卖卷粿为了方便,多用大米磨成的米粉搅拌水代替原先那种浸泡、淘洗、磨浆等流程,少了原来的弹性和口感。

  因为物美价廉,所以卷粿在陆城市民中具有很高的受欢迎度。只要临近中午,你在陆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些炒卷粿的小摊,东海影院、陆城影院、大帝爷(原先的工人影院)、人民路中段小巷、城东市场旁……有的同一个地方甚至不止一摊炒卷粿的。

  卷粿做法多以炒为主,一般切段后,会加上葱节、豆芽作为配料,若要再奢侈一些,便加上腊肠、肉卷,洒上酱油翻炒。

  卷粿不仅在草根市民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在小城的餐厅、宾馆、排档也是颇受欢迎。不过做法却是改成卷粿切段后,浇上暴炒过的滾烫蒜头酱油。一个华丽转身,下里巴人成了阳春白雪。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