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咸大道
- 学校性质:公办
- 上级主管部门:陕西省教育厅
- 学校特性:省属
- 学校代码: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总占地面积796675.3 m2,有南、北两个校区。现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13个教学单位;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1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73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26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9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5名、博士后导师2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拥有张学文、郭诚杰2位“国医大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人,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43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三五”人才17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32人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培养
学校开设21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拥有中医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应用心理学、公共卫生、护理学等5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截至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57人,本专科生12756人,留学生64 人。
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18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
近六十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6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四、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
学校现有各级科研平台29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1个,为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技创新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五年,学校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陕西省“13115工程”重大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9项。
五、医疗服务
学校2所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2700张,年门诊量120余万人次,年住院患者6万余人次,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5个。两所医院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70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机制。学校制药厂是集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注射剂、口服液、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六大剂型生产线,有 “固肠止泻丸”、“八正合剂”、“维血宁”、“参术止带糖浆”、“消炎退热合剂”、“金砂五淋丸”等主导产品,企业总资产达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陕西省高校产业中名列前茅。学校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先后与企业合作建立了黄芪、连翘等药材种植基地,与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等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00多项科研成果和中药新药成功转让给省内外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学校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目前有在校留学生64人,其中本科生51人、硕士研究生8人、语言生5个。
八、校园文化
学校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5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异彩纷呈,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坚持30多年的“文艺百花奖”、大学生辩论赛、运动会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烘托出莘莘学子的青春热情。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校在全国“十运会”上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因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美,学校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国内传递的唯一一所中医院校。学校承办的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九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市领导及全国中医药院校的高度评价。
更多信息>>录取批次的安排
提前批次本科(陕西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执行陕西省二批本科控制线)
本科第二批(面对全国招生)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加分政策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其它
第七条 学校按各省、市级招生部门投档规则调阅学生档案,调阅比例不超过公布招生计划的120%。
第八条 对未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考生,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填报我校的考生。
第九条 学校对已调档的考生按分数优先原则分配专业。将调档线上所有考生按高考分数由高到低、不分专业级差进行排队,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所报第一、二、三、四、五、六专业依次录取,处理完前一考生后再处理下一考生,同等条件下与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对投档成绩低而所报的所有专业都已满额、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对实行高考科目改革的省、市,学校按学生分数和等级择优录取。
第十条 在实考成绩相同条件下,优先录取享受各种政策加分的考生。
第十一条 学校的外语教学以英语为主,英语(中医药对外交流)专业建议高中外语为英语的学生报考。
第十二条 护理学专业建议女生身高为1.60米以上的学生报考。
第十三条 根据医药类专业培养特点,建议残疾学生、肝功能异常或澳抗阳性者慎报,色盲色弱者不宜报考。其他体检条件均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奖学金设置
为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帮助部分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我校设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香港培才教育基金贫困学生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困难学生资助金。同时,学校还按照国家规定对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困难的特困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xml:namespace>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为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帮助部分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我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2014年设立)、香港培才教育基金贫困学生助学金、杜雨茂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困难学生资助金。同时,还按照国家规定对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困难的特困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
学生宿舍
我校南北校区共有学生公寓14栋,占地面积
食堂
3个学生食堂,各类服务设施齐全
平均伙食标准



专业代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层次 | 学费(元/年) |
01 | 100501K | 中医学 | 本科 | 4500 |
02 | 100601K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本科 | 4500 |
03 | 100201K | 临床医学 | 本科 | 5000 |
04 | 100801 | 中药学 | 本科 | 4500 |
05 | 081302 | 制药工程 | 本科 | 4500 |
06 | 100702 | 药物制剂 | 本科 | 4500 |
07 | 100701 | 药学 | 本科 | 4500 |
08 | 100802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本科 | 4500 |
09 | 100805T | 中药制药技术 | 本科 | 4500 |
10 | 100502K | 针灸推拿学 | 本科 | 4500 |
11 | 101005 | 康复治疗学 | 本科 | 4500 |
12 | 101001 | 医学检验技术 | 本科 | 5000 |
13 | 100203TK | 医学影像学 | 本科 | 5000 |
14 | 071002 | 生物技术 | 本科 | 4500 |
15 | 101101 | 护理学 | 本科 | 5000 |
16 | 100401K | 预防医学 | 本科 | 5000 |
17 | 071102 | 应用心理学 | 本科 | 4500 |
18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 | 3500 |
19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 | 3500 |
20 | 120202 | 市场营销 | 本科 | 4500 |
21 | 050201 | 英语 | 本科 | 4500 |
吕老师:029-38185088、15929363808
电子邮箱:szdjy@sn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