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平行志愿相关问答
更新时间:2017-06-27 16:22:13
1.平行志愿的概念及实行平行志愿的范围?
答:“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设置的院校志愿均为并列的志愿。我省在文科类、理科类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院校、第三批专科院校以及“地方专项计划”实行平行志愿,参加提前批录取的本、专科院校(含文科、理科)和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院校(专业)、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少数民族班、预科班的各层次招生院校以及 “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暂不实行平行志愿,仍实行传统梯度志愿模式投档录取。
2.我省实行平行志愿有哪些特点?
答:概括起来,我省实行平行志愿有以下特点:
(1)每批录取设置两个院校志愿组。我省实行平行志愿的录取批次均设置两个院校志愿组( “地方专项计划”仅设一个院校志愿组)。
(2)分数优先进行投档。按照省招生办统一公布的排序原则,首先根据考生报考科类及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然后按照考生排序情况逐个对考生进行检索和投档,充分体现了分数优先的原则。
(3)遵循考生志愿顺序。考生所填报的每一个院校志愿组的多个院校志愿属于并列志愿,但是对每个考生志愿进行检索时,是按其填报志愿时排列的院校自然顺序逐个进行的。当检索到符合条件的院校时,即向该院校投档。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它志愿。
(4)各院校志愿组均为一次性投档。平行志愿投档各组志愿(含征集志愿)均为一次性投档,缺档院校不即时补档,待下一组志愿或征集志愿时再行投档。如果考生因第一院校志愿组均未满足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由于某种原因被院校退档,就要等待第二院校志愿组的投档,如果因同样原因仍未被投档,就只有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3.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什么?
答:“平行志愿”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按考生排序情况从高到底检索,排序高的优先检索,再按考生填报的A、B、C、D、E、F、G、H、I等院校志愿依次逐个检索投档。即投档时,分文科类、理科类将考生按排序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检索,然后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E、F、G、H、I等志愿,如果考生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投档A志愿院校,如果达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继续检索后续的B志愿??????以此类推。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考生的其他志愿。
4.平行志愿有哪些利弊?
答:从部分先行试点省份的实践经验和我省近几年实行情况看,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可以说是利弊并存,优劣同在。其有利之处,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减少”、“三提高”上,即填报志愿的难度与风险相对减少,高分落榜现象相对减少,高校缺档现象相对减少;志愿匹配性进一步提高,录取透明度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具体而言,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有利之处有如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提高志愿填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对于不同批次不同分数的考生在客观上都增加了选择范围,比梯度志愿有更多的填报和投档机会。对每一个考生而言,在同一批次都可以同时填报几所平行但有顺序排列的高校,志愿的选择空间增大,志愿填报的风险降低,能够减少考生志愿填报时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引导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爱好和特长科学理性填报志愿。
二是有利于妥善处理分数与志愿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高分考生落榜问题。设置院校平行志愿,实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并严格按照考生的成绩总分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增加考生的投档机会,较好地解决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的问题。
三是有利于提高录取过程中的出档率,减少部分高校“大小年”或缺档现象。根据实行平行志愿的几个省的经验和我省近几年实行的情况来看,实行平行志愿的出档率均超过95%,而且大多数院校在第一志愿出档时,就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断档现象大为减少,有效规避了高校招生过程中的“大小年”现象,使得考生得到更加合理的分流。
四是有利于增加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实行平行志愿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有助于规范高校招生录取行为,增加招生录取的透明度,维护招生录取公平公正。而且,实行平行志愿满足了考生同时选择几所院校的需求,考生的意愿表达有了更多的空间,大多数考生都可以录到填报志愿时选择的院校,大大提高了考生志愿满意度。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把分数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与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对人才培养、评价的综合性、多元化的要求相悖。二是会造成高层次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数扁平化,各专业的录取分相差不大,长远来说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不利。同时,易造成高校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对于像我省这样高水平院校较少的省份,要扶持一些有潜力的高校上水平、上层次,会有所影响。三是由于投档时要反复与招生学校沟通、模拟投档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招生的工作量和时间。此外,如果考生认识不正确,报考的都是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的院校,也可能落榜。
5.今年我省平行志愿有什么改革和动向?
答:调整和优化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我省从2017年起,将原第三批专科A类及B类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为“第三批专科批次”。
2017年我省在文科类、理科类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和第三批专科院校实行平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本科各批次均设置第一、第二两个院校志愿组(地方专项计划仅设一个志愿组)。其中,本科层次院校,第一院校组志愿设A、B、C、D、E、F、G七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第二院校组志愿设A、B、C、D四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选项;专科层次院校,第一院校组志愿设A、B、C三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第二院校组志愿设A、B、C、D、E、F、G、H、I九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选项。
6.专科院校录取批次合并后,文科类、理科类第三批专科院校实行的是两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对考生有什么好处?
答:一是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理压力,平行志愿是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严格按照考生的总分排序,并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多个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因此,较好地解决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的问题。二是提高了考生志愿满意度,考生意愿的表达有了更多空间;三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大大降低,考生志愿匹配度大大提高,原来第三批A类和第三批B类的普通类均实行梯度志愿,每批次只有3个院校志愿,现在实行平行志愿后,分两个志愿组,考生共可填报12个院校志愿,能有效减少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合理而导致的落榜情况,更好的体现了高考招生的公平与公正。
7.平行志愿志愿组内和一、二志愿组之间如何形成合理的梯度?
答:平行志愿对考生而言,志愿的选择空间增大,志愿填报的风险降低,能提高投档和录取的机会。
比如说,同一批次的高校,以往传统的填报方式在第一志愿只能填报一所院校,平行志愿本科层次则可以填报七所院校,专科层次可以填报三所院校,并均视为第一志愿。但平行志愿能增加机会,并不等于没有风险,院校志愿之间照样搭配要得当,形成合理的梯度。根据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特点,考生填报时,可以按照冲、稳、保的思路进行填报。考生在填报同一院校志愿组时(以第一志愿组为例),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排位,在前面志愿可以适当“冲一冲”,填报自己比较心仪、向往的院校;中间志愿则要相对“稳一稳”,填报与自己成绩相当,录取机会较大的高校;后面志愿则应该“保一保”,以能确保本批次能录取为出发点,填报往年报考人数较少、录取分数较低、计划较多的高校。这样,既可避免“高分低就”追悔莫及,又可有效规避风险,万一分数没有达到较好的学校投档分数线,也有相应的院校可以就读,避免落到更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当然,在“冲一冲”时,也要充分考虑因成绩并不突出,录取专业不满意,或专业不服从时被高校退档的风险。
8.实行平行志愿,考生成绩相同时如何投档?
答: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时,省招生办公室将先依据考生高考成绩和照顾加分情况进行排序。即根据考生报考科类及考试成绩情况,分文史类、理工类按考生成绩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并在公布成绩同时予以公布。符合政策加分的考生,排序时以统考成绩总分加照顾加分分值后参与排序。考生排序成绩总分相同时,则按统考科目成绩总分(即不含政策性照顾加分,下同)从高到低排序,统考科目成绩总分仍相同时,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为:文史类为语文、文科综合、文科数学、外语;理工类为理科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排序靠前的考生优先投档。比如理工类考生张三、李四总分相同,则看他们的理科数学成绩,理科数学成绩高者排序在前;若理科数学同分,则看理科综合成绩;若理科综合成绩相同,则看语文成绩;若语文同分,则看外语成绩。如果考生最后排序及志愿完全相同时,则一起投档,由高校综合考虑,择优录取。文史类投档分相同的考生的排序办法也是如此。如果张三高考总分是620分,李四高考总分是600分,但李四是烈士子女,符合加20分照顾政策,则李四按620分参加投档排序,但他的高考成绩比张三低,因此,李四将排在张三之后投档。
9.实行平行志愿后,高分考生是否一定录取?
答:不一定。首先,高分是相对的。实行平行志愿,对于排序在最“热门”的高校招生计划总量之内的考生,如果填报“热门”高校志愿,且专业志愿填报合理,应该说录取是有保障的。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三所高校在我省公布总的理科招生计划是150人,那么,排位在全省前150名的理科考生,填报这三所高校,投档时将可以投到这三所高校,如果考生专业志愿填报合理,也不会给学校退档。对于排序在150名之后的考生,由于不知道其他考生填报志愿情况,志愿风险依然存在。
10.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相比于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有什么变化?
答:平行志愿最大的变化在于其投档模式从过去的“志愿优先”转向“分数优先”。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实行“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原则。投档时,是按考生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院校志愿顺序,先在第一志愿投档时间段进行检索,待第一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再在第二志愿投档时间段进行检索,依此类推。考生第一志愿只能填报一所院校,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未能投出,或投出后被高校退档,则要等待第二轮投档,第二轮投档要看考生第二志愿院校是否有不满额的情况,若该院校出现不满额的情况,并且考生又能满足该院校投档条件,才能投档。这种投档模式的权重在志愿上,是志愿优先的模式。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也就是按省统一公布的排序规则,先按科类依据考生的成绩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再根据考生的排位情况对考生志愿的自然顺序进行检索投档。即先按科类计算考生高考成绩和享受政策性加分的情况,据此算出考生的投档分,然后再确定考生在该科类考生中的排序。排序在前的考生先检索投档,排序在后的考生必须等排序靠前的考生检索投档结束后才能检索。也就是说检索投档时,分数高排位靠前的考生始终比分数低排位靠后的考生优先。在检索投档时,还需遵循考生填报的志愿,检索是按考生院校志愿组的志愿顺序逐一检索的。例如某考生本科层次第一院校志愿组填有A、B、C、D、E、F、G七个志愿,省招生办在检索时,是按他的A、B、C、D、E、F、G七个志愿依次检索的。因此,这种投档模式的权重在投档成绩上,是分数排序优先的模式。
11.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面临什么风险?
答: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并不是说平行志愿这种模式没有风险。平行志愿仍有风险,考生和家长应该对平行志愿的风险有正确的认识,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充分利用平行志愿的优势,有效规避平行志愿的风险。平行志愿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允许院校投档考生数略大于招生计划数,省招生办公室预投档时投档比例为1:1.05,虽然投档比例会低于往年,但实际投档比例仍可能大于1:1,因此,超过比例所投的部分考生存在着面临退档的风险。
二是填报志愿时定位不恰当的风险。虽然平行志愿为考生选择同一层次的学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是,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填报过高,投档成绩没有达到自己填报的所有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在两个平行志愿组的投档过程中该考生就不可能被投档,从而造成投档失败,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三是填报志愿时无“梯度”的风险。平行志愿在投档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志愿的先后顺序检索。考生填报志愿时如果没有考虑院校之间的层次高低、报考冷热,完全把同一层次学校依次排列,不形成志愿的合理梯度,也可能出现不能被投档的结果。
四是考生自身的缺陷带来的风险。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档,投档后没有立即进行补档。考生被投档后,如果考生有投档成绩相对较低、身体条件较差、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综合条件偏低等情况,退档风险较大。而一旦退档,考生只有参加第二院校志愿组录取,如还被退档,就只能参加征集志愿填报,甚至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
五是不服从专业调剂带来的退档风险。我省今年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所有院校志愿组的所有院校志愿中,均设有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选项。考生档案被投到所填报的院校后,如果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按学校录取规则都不能满足,而考生又没有填报专业服从,学校无法进行专业调剂,则该考生就可能被退档。根据兄弟省(市)实施的情况,因专业不服从而退档的在整个退档考生中所占的比例是较大的。
12.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怎样填报志愿,才能增加录取机会?
答:平行志愿仍有风险,考生及家长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充分了解平行志愿的优势和风险,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才能增加录取的机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仔细了解有意向填报的高校的相关情况。在填报前,要认真搜索目标高校的招生资料,熟悉高校招生章程,弄清高校录取规则(包括专业录取规定、加分政策等),了解高校办学情况和招生要求等等,以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招生要求所提供的可能性为基础,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明智选择志愿,才能把握住录取机会。
二是准确定位,合理填报。与传统志愿填报方式一样,考生仍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在全省的位次以及学校的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等情况准确定位,从本人高考成绩出发,结合个人兴趣、特长,选择适当的学校与专业,千万不要片面地强调个人的兴趣愿望,不考虑本人的高考成绩,脱离实际地“低分高报”。如果“低分高报”,就可能使自己失去被高校录取的机会。当然也不必要“高分低报”,如果这样,也可能失去好的机会。因此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该首先清楚自己的高考成绩在全省的排序,进而比较准确地定位自己选报的学校、专业。
三是注意院校和专业志愿冷热搭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后,高校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差距大大地缩小了,这样,有的专业,特别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就可能出现“拥堵”。因此,平行志愿模式要求考生更加重视专业的冷热搭配和“服从专业调剂”,在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考生服从调剂专业志愿,则被录取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而那些不愿意调剂专业志愿的学生,则被退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层次和专业报考热度,既要有成绩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的院校和最合适的专业,也要有自己成绩能够达到并保证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做到报考“热门”和“冷门”院校及专业相结合。对地域的选择,要强调“东西南北中”,只要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就要勇敢地选择,确保平行志愿成功率。考生如果完全把同一层次、同一地域的学校依次排列,也可能出现不能被投档的结果。
四是注意志愿的“梯度”。平行志愿的投档,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填报的同一院校志愿组的若干个院校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如果平行志愿的顺序不合理,不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也可能导致考生与较好的院校失之交臂,甚至出现档案无法投出的现象。因此考生填报的院校之间要有一定的从高到低的梯度,要拉开档次,把握好冲、稳、保之间的梯度关系,既要避免“高分低就”追悔莫及,又要有效规避风险,万一分数没有达到较好的学校的投档分数线,也有相应的院校可以就读,避免了落到更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
13.为什么不将每批院校按第一院校志愿组、第二院校志愿组进行分类,以便考生对应填报?
答:将每批院校按第一院校志愿组、第二院校志愿组进行分类,让考生填报志愿,这是对平行志愿的误解。省招生办公室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已将在我省招生的高校安排分批次录取。在同批次录取高校中,由于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差异,社会认同水平的高低,以及考生报考冷、热程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同样会出现不同层次的院校。这些因素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考生填报院校志愿“冷”、“热”不均,是造成各院校投档线高低不同的根本原因。在填报志愿前及投档前,是无法确定各高校的投档线的。因此,再将每批次高校人为地分为第一院校志愿组、第二院校志愿组,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考生应根据自己高考成绩排序情况,在充分估计其他考生可能填报哪些院校志愿的基础上,合理分梯次填报第一、第二院校志愿组,以提高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