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文明要以人为本
因为汽车维修保养,就坐了久违的公交大巴去取车。带着女儿往公交站牌处走去,印象中是19路车可以到深大路口,所以看到开来的19路,就招手准备上车。为保险起见,还是先问了下司机,到不到深大路口?谁知司机一脸漠然地说:不到!已迈上车的一条腿只好退下。但心里还是不信,仔细看看车门旁边站牌明明写着深大北门,我又追上去跟司机说:明明到深大路口啊,为什么说不到呢?司机没好气地回应说:根本没深大路口站!我说作为司机应该知道深大北门站就是原来的深大路口站,司机白了我一眼,没再回话。
上车后观察一下,整个车上人不多,都有座,感觉车内干净、宽敞、舒适。车开出去一段后,因为路上没什么车,司机加快了点速度,我心还想真好,车上人又少,速度还快。谁知道车里广播立刻响了起来,警告说车行太快,超速多少多少等。我不知道管理者设声音提醒超速的目的何在,也许是让乘客监督司机。但这下,我算明白司机没好脸色的部分原因了,连行车控制车速快或慢的自由都没有,开车哪里还有好心情?
我以为公共交通巴士虽然是服务大众,但在车速问题上还是应该给开车的司机自由。因为在行车过程中,路况和路上车龙拥挤的具体情况,只有由头到尾开车的司机最为清楚,哪个路段快点,哪个路段应该慢些,我想每个司机都会心中有数,因此最合适的做法是由司机自己来把握速度。车内广播超速提醒,不仅会给乘客增加紧张气氛,也会影响司机开车的情绪,挫伤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这从根本上是不信任司机能自觉控制车速的一种表现,在工作过程中人得不到应有的信任,没有了发挥自主性的余地,你说工作能做好,工作起来心情能愉快么?心情不愉快了,又如何能把车开好开稳呢?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公共管理要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的首要意旨应该是对人的信任。但现代社会城市管理及许多事务中,这点却常为人们所忽视,管理者们总天真地以为把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把人处于镜头和管制之下,就可以管理好,可以万无一失了。记得对高校的所谓检查和评估也一样,那种重于形式的检查和评估其实也包含了对高校自治和教师教学的不信任成分,我想这也是高校教师都普遍反感检查和评估的原因之一吧,且最终也未必能收到评估者所期望的效果。
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个人当然都希望城市的公共交通能安全、舒适、顺畅、和谐、文明,但这一切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每个人尊重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在管理像路上行车这样的行为时,司机的起码自主和自由更应该得到尊重,这就需要管理者反思并放弃那种对个人的不信任的做法。我当然相信设立车内广播提示超速的原意是好的,但缺乏全面考虑的好心未必能办好事,甚至会引发司机的抵触心理,最终必然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文明与和谐。
(作者为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