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富养女是否合适
富养女儿记——一位母亲的叙述
上海有句俗语:“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
刚刚听说这话的时候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我这女人命苦,因为不是富养大的女孩。我妈妈是传统知识分子,她言传身教我艰苦朴素的观念,不仅苦了我,还延续着影响到我对女儿的教育。我的妞妞直到上幼儿园,一直穿着人家送的旧衣服。害得她从小乖巧,要吃根棒冰,还拐弯抹角地问我:“太阳公公出来了吗?”
后来,我出国去了两年,见识到光怪陆离的世界,赚钱和消费互相刺激,只有积极才可能富有,靠节约顶多混个温饱,我的价值观起了很大变化。回来看见上小学的妞妞不会花钱,急了,怕她变成一个土包子,以后跟不上时代。于是鼓励她把口袋里的零用钱都用掉,买好吃的食物,用高级的文具。那一段时间,我每周带她出去吃馆子,中餐西餐日本菜,还带她坐在五星级饭店的大堂看来来往往的风景。
我小时候上的是简陋的民办小学,造成自卑的性格。我发誓要让女儿受最好的教育,不惜代价搬到高尚地段,托人送进重点小学,业余学绘画,学音乐,学外语。小女孩可塑性很强,很快,妞妞爱上阅读外国文学名著,喜欢上优雅的古典的美,欣赏自强有个性的女人。她买来学礼仪和教女孩穿着打扮的书籍揣摩,大家说,这女孩气质真好。
花钱就像学坏,实在太容易了。妞妞到了初中零花钱吃光用光,到了高中几千元压岁钱要放在身边想用就用。这时我觉得问题严重了,矫枉过正后女儿已经变成一个贪图享受的女孩啦。我成长背景的传统价值观渐渐显现出它的力道,于是母女争执不可避免。做妈妈最大的本事就是唠叨,我不屈不挠地再来纠正她的思想,让她知道,想要好东西没错,但你是在花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要有负罪感。
就这样,在富养、穷养的矛盾和斗争中,女儿长大了。说实话我和她爸爸心里多么疼爱女儿,多想无条件地宠她。但是我们不敢,因为如果富养大的女孩光有一副吊高的眼界,而没有获得财富的本事,养不起自己,那父母富养的结果就是害她。
读了一年多大学后,妞妞选择转学美国,她自己奋斗搞定一切。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清楚,留学的路远比在父母身边读书艰难,可是自己中意的目标那么高,不奋力往上爬,怎么可能采撷得到?
我本身种过田,做过工,还“洋插队”多年。我完全知道,人生的幸福与否和金钱多少并不成正比。我认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往上走的愿望,不甘现实不满现状才有动力去改变自己,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孩子尚未完全定型的时候,要打开他的眼界,指引他看天边那道彩虹。
“穷养”“富养”,正确就好
“穷养儿,富养女”,这个传统的育儿经今天拿来讨论,很有现实意义。
意义一: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具有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无论“养”还是“教”,都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教养孩子不仅仅在于性别差异,他们成长的环境和遗传等都各不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我们养育自己的孩子还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千万不能太迷信一种论调、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
意义二:“穷养”也好“富养”也罢,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想养出个什么样的孩子?当这个问题明了时,我们的答案也不言自明了。
要特别说明的是:
1、这是在“那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育儿经!特别是“富养女儿”,更多的目的是希望女孩子提高自身教养,跻身上流社会,通过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嫁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嫁入豪门,改写未来!今天持“富养女儿”论的家长朋友,千万别有这样的潜意识愿望,要不我们的女孩子又变成了一种“工具”和“社会附属品”。
2、“穷养”和“富养”,今天我们关注的着眼点应在于“孩子的品格养成教育”。女儿和儿子,在道德、品格养成教育上,都有“富养”与“穷养”的必要性。我们希望“富养”养出孩子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大气的为人、得体的举止等文明高雅的生活习惯;“穷养”养出孩子的坚强不息、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勤俭持家、奋发图强等!我们养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做家长的都希望这些优秀品格都能在自己孩子身上出现。
3、“穷养”和“富养”还得讲究方法、注意把握尺度。
我建议以“穷养”为基础,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的穷法,但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的家务活中,学会自理生活,锻炼生活能力。 “穷养”是要从小培养他自立和受挫的能力。等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可以尝试适当地给些零花钱,但要教给他理财的方法,比如记账,知道哪些东西应该买,哪些是浪费。
其次,要让他意识到,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没有理所当然的索取。现在独生子女普遍比较自我、霸道,家长在生活细节上还要学会对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长给个“六、七分”就好,必要的时候跟他讲讲条件。
另外,要培养孩子有正确的心态,接受一些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这些财富。
再者,做一个“懒妈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喜欢参与家务的,而大多数妈妈太勤快,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机会,才使孩子变得好吃懒做。此外,“穷养”也要注重挫折教育,让他在不断碰壁中变得更成熟。
我们要在精神上“富养孩子”。条件许可的当然要带孩子去度假,去旅游。要让孩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学会尊重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会爱护一切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游山玩水”要“玩出名堂”,不要让它成为炫耀的资本。可以带孩子参加适宜的社交,知道“得体”和“高雅”是人类文明追求和向往的。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入“流”,这“流”是社会的主流,是文明的主流。
我们担忧“富养”的孩子会不会吃不起苦、物欲横流?我们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吃苦?不要只和孩子说“我们小时候怎么样”,今天你怎么样?孩子要早起上学,你早起了吗?孩子要熬夜做作业,你“读书”学习了吗?孩子要孝敬父母,你对父母(包括配偶的父母)孝敬吗?孩子不能顶撞家长、要讲道理,你在听老人的唠叨时有没有不耐烦和不屑的表情?
我们担忧“穷养”的孩子会不会目光短浅、落伍不入流?我们反思自己有没有远离社会、不闻时事只顾小家、“不知今夕是何年”?我们有没有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贪图小利、不讲原则、伤害公共利益?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怎样养育孩子也是父母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有权采用合法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养儿育女,无论“穷养”还是“富养”,只要我们用心地养,我们都能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