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可广场 欧洲的“客厅”
拿破仑·波那巴赞誉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举世罕见的奇城”。而把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能够使这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如此倾倒折服,这到底是个什么广场呢?她究竟具有怎样的魅力?这是直到如今还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这个“客厅”做客,以一睹她的芳容为快的原因。
圣马可广场位于威尼斯的市中心。结构其实很简单。整齐宽阔的广场,一座钟楼,一个教堂,加上周围的宫殿建筑。就是这四个要素,却构成了古典艺术建筑的一个范例。无论你站在这个广场的哪个位置,都会被她的魅力紧紧抓住。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我认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教堂和钟楼。它们无疑是广场的中心和灵魂。两侧的王宫简单朴素,甘当它们的陪衬和广场的装饰。这才是这个广场的魅力所在。
圣马可教堂建于公元829年。因内有威尼斯的守护神,耶稣圣徒马可的墓而得名。这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以拜占庭风格为基础,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和文艺复兴式等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是世界教堂建筑史上的瑰宝。历来有“金色大教堂”的美誉。
钟楼高达98.6米,像一个窈窕淑女,身姿挺拔秀丽,亭亭玉立。不仅是广场的主景,在海上,运河上,远远就可以看到。是威尼斯标志性建筑之一。
圣马可广场完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艺术的优秀范例。它平面基本上呈曲尺形,实际上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空间组成的复合式广场。在大广场的东面是11世纪建起的拜占庭式的圣马可教堂,北端是旧市政大厦,南侧是新市政大厦以及圣马可图书馆,西面是圣席密民安教堂,大广场为东宽西窄的梯形。在圣马可教堂南侧的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之间又开辟了垂直的梯形小广场。南端是大运河,河上的小岛上建有一座修道院,漂亮的穹顶和尖塔与小广场遥相呼应,是威尼斯海的标志。
圣马可钟塔是广场最突出的标志,从远处的海上就可以看到它那挺拔秀丽、高耸入云的体型。这座钟塔建于15世纪,高99米,共9层,位于大广场与小广场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此塔用于鸣钟召唤教徒至教堂举行弥撒,始建于888-912年,16世纪已经改建,塔内有梯形盘道直通钟楼。时钟由两个机械人持槌自动敲钟报点,塔顶上站着的威尼斯保护圣可马的雕像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加上顶部丰富的色彩,好似天宫楼阁一般。钟塔于1902年倒塌后按原样重建。在教堂北面的角落上,还有一个不大惹人注意的小空间,称为小狮子广场,中间有一个不高的长方形平台,前面用一对狮子作为标志,形成闹中取静的环境。更有趣的是在旧市政大厦东端和小广场南侧耸立着一对来自君士坦丁堡的纪念柱。雕刻的分别是象征圣马可的带翅膀的狮子像和共和国卫士像。
整个广场空间富于变化,要进入广场需经过幽暗的小巷和小街,一来到宽敞的广场,那光波碧倾的海水和光滑如玉的建筑又把人们的视线导向远方,仿佛置身于天堂乐土。广场建筑群的艺术构图也很有节奏,高耸的钟塔打破了周围建筑单调的水平线条;广场周围各建筑物由于都是各个时期陆续建成的,在造型上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此外,为了使封闭的广场与开阔的海面有所过渡,四周建筑底层全部采用了外廊。圣马可广场之所以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原因就在于它符合美的规律及和谐的比例,它有完整的体度,因而难得找出缺撼。
广场边的圣马可教堂和总督宫更有一些特色。圣马可教堂是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齐名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巨大穹顶的陈列和灿烂的镶嵌画是它突出的特点。教堂始建于公元828年,相传这年,两个威尼斯商人把圣马可的遗骨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偷运至此,圣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奉为守护神,标志为狮子。976年在反对总督康提埃诺四世的暴动中教堂被焚毁,现存的教堂完成于1071—1073年,由五个巨大的穹顶主厅和两个回廊式前厅组成,形成一巨型希腊十字架,具有明显的拜占庭风格。教堂正面有5座菱形罗马式大门,顶部立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中间大门的尖塔顶部安有一尊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塑像。中央圆顶之下的教堂中心部位是高耸的正厅和隆起的内殿,内殿正中放有一块称为“海石”的巨大的希腊大理石。教堂内饰有许多以金黄色为主调的嵌镶画。圣马可教堂也是一座博物馆,藏有大量雕刻、雕塑作品、镶嵌画及礼仪用品,整座教堂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曾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称。
总督宫是昔日古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中心和总督官邸,造型呈正方形,东南西三面为敞廊,属晚期哥特式建筑,其下面两层都是由连续的白色石柱与尖券所做成的拱廊,第三层墙面用白色与玫瑰色大理石镶嵌,做成斜方格图案。在屋檐上还有一排哥特式小尖饰。总督宫的中间围有一个大庭院,建筑形式主要采取文艺复兴风格。总督宫始建于814年,14世纪初基本定型,后几经火焚,15-17世纪复修。进门的楼梯称巨人梯,因两旁有海神和战?的巨大塑像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