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古城依旧 约旦布满岁月的尘砂
对约旦,我像有份特别的感情。 其实,古代的罗马帝国如此庞大,在整个欧洲、北非和中东境内,都留有这个帝国的城邦遗址。不过,说到古代城市设备的齐全性,却只有约旦境内这个杰拉什古城(Jerash),能让我惊叹于其壮观却同时又不禁感慨其凋零。 都说往事如烟,古城今天的色相,已是满眼灰蒙蒙的白石和处处碎散随风的砂砾,要等很久,要找很久,才能等到找到一抹由石缝里冒出来的青翠绿意。 罗马风格城市 杰拉什古城离首都安曼北面80余公里,城墙内的面积约有50公顷,以现代眼光来看,这规模作为一个城市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在两千两百年前,这确实已属巨型。 杰拉什还是中东地区内保存状态最良好的罗马风格城市,它旧名是Gerasa,最初罗马人把它归纳在叙利亚地区内一齐管辖,后来因为这里的商业逐渐发达,它就被提升为当时中东四大名城之一,并由该处城邦政府直接管理。 由一处细节,就可看出这城市昔日的鲜活生气:在城中央,有条加冕大道,据载就是因为迎接公元一世纪那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巡游而建筑的。这条大道,虽是大理石,但因为长年累月被路过的马车石轮碾磨,已碾出两道深达30余公分的深痕,看住这些曾经风驰而过的痕迹,感觉空气像挤着逼着许多古代的灵魂,一个个朝著城市喷泉和间隔在住宅间的菜市场蜂拥而去。 古代罗马人,可也真会享受。城市面积虽然只有数十公顷,里头就有两处各可容纳至少3000名观众的半圆形露天剧场,其中一个剧场,直到今天还有举办夏季歌剧演出,世界歌王帕瓦洛蒂和卡雷拉斯,也都曾经在这个古城的千年历史舞台上献唱。 浴场派头十足 有罗马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派头十足的浴场。罗马人的浴场又何止洗澡那么简单,自古以来,那就是他们生活里最坦诚相见的社交场所。在杰拉什这里,两个足以容纳百人同时享受洗浴的公共大浴场就极具气派,虽然场面仍不及北非突尼西亚的“罗马千人浴场”如此“辽阔”,但这里的浴场,在池边和池底地面上,全都是磨石镶嵌画(mosaics),而且也确实是在中东地区的罗马遗迹中,保留得最完善的。 妙的是,这些公共浴场其实都始建于公元70年左右,但当时还不兴镶嵌画。这种镶嵌画是罗马帝国在公元324年分裂为西东之后,到了东罗马拜占庭时期才流行起来的。这么算起来,这些浴场整整开放了至少两百多年! 由浴场池底这些以各种颜色方块磨石镶嵌出来的镶嵌画,也可以看出当日生活的繁华面貌:养鸟,种花,酿酒,烹调,杂技,狩猎,庆典,一边泡浴一边欣赏这些享受符号,真是懂得体会人生。 据说,拜占庭镶嵌手艺之精细,后来得到更进一步发展,连教堂里剥落的古老油画,都能以最精致的镶嵌画手艺来作修复。 也许对时间向来比较敏感,我很喜欢杰拉什给我的感觉。走在这里,不仅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想知道以后会往哪里去,而且,目睹一切,也开始怀疑,一个城市是否真要经过遗弃的代价才看出它的真正面目?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或是希腊首都雅典,都因为现代化发展而“不得已”让出了它的现场。但是,在杰拉什这里,似乎一切都没变过,要形容的话,或许只是昨晚发生了一场强烈地震。 阿特米神殿 假如这里真有过地震,那么这古城中央阿特米神殿(Temple of Artemis)遗址上的几根擎天巨柱,就不只是杰拉什古城的鲜明标志,更可以算是人文奇观了。 阿特米神殿留下来这些大理石巨柱,每根直径都约达2米,高度约20米,大概就是6层楼高度。从外观判断,它们都是由三截巨石磨成圆柱然后叠起来 如此来看,这里的气候,肯定得干燥少雨,而且千多年来都不可能有过强烈飓风。不过,即便是这样,信不信由你,这些巍巍巨柱,竟然都会在微风里晃动,只是肉眼看不出来罢了。 不信的话,拿一个硬币或一根钥匙,横插进巨柱底下的叠缝里,你就能够看到钥匙和硬币都在不停微微震动。说真的,看到那个“微震现象”,一时间很惊异,文明也许就是那么脆弱。 在这遍地残垣之下,有时还会看到一种只开着一朵但红得非常诡异的花。那种红,像把昔日有过的繁华都浓缩到一个点上,但任何发生过的都不想提了,只变成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