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中学简介
1956年-1957年
龙华中学的前身属龙华小学附设初中班。一九五六年九月,宝安县人民政府考虑到龙华老区干部周吉等同志的要求和建议,为了解决龙华革命老区群众子女上中学难的问题,在龙华小学增设了附设初中班,并借用龙华圩早禾坑村的黄氏宗祠作为附设初中班的校舍。当时,宝安县教育局委派陈晃明老师主持初中班的工作,但行政事务仍属龙华小学(校长:凌鹤鸣)领导。当年招收了五十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龙华地区的二十三个自然村及布吉镇的坂田村、岗头村及羊屋村。附设初中班采取全日制的上课方式。龙华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开设,改变了龙华地区“过去读书难,入学去观澜”的现象。
与此同时,在宝安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龙华人民积极筹建中学,在龙华圩东面一个名叫“沙窟领”的小山坡划出一块土地,首期建起了一幢有四间教室、一间办公室的平房作为校舍。一九五七年九月,将附设初中班移到这里上课,并招收了新生55人,共105人,分初一、初二两级两班,教师6人,由彭汉荣同志主持工作。学校正式命名为“龙华中学”。从此,龙华中学开始了正常的教育工作。
1958年
随着教育的发展,龙华中学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九五八年建起了一幢有六个课室的平房,一九五九年又先后修建了四幢共二十四间的教工宿舍,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 题,并开辟了一个篮球场。到一九五九年,龙华中学的规模初步确定。
一九五八年九月,陈晋添出任龙华中学校长。由于教师思想上追求进步,学生也具备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当时,学校从严治校,管理得法,虽然受到大炼钢铁等方面的影响,劳动任务较多,但全校上下一致,注重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教学秩序稳定。一九五九年,龙华中学打响了开办以来的第一炮,首届毕业生在升学考试中,成绩名列宝安县前茅,升学率达百分之八十,其中游晃耀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全县之首,数学科也取得了满分,在全县引来了一片赞扬声。同时,体育工作也有很大的突破,其中女子篮球队打破了龙岗女篮“一统天下”的局面,取得了全县冠军。
1959年-1966年
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六年,先后有邓畹香、陈贤宏、刘汝祥出任龙华中学校长。这一段时间,在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指引下,党的教育方针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学校改变了参加社会劳动过多的现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龙华中学的各项工作都在全县有良好的表现,成绩可观,统考成绩始终居于县的前列。
一九六六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文化大革命的思潮波及学校,红卫兵开始组织起来串联,搞停课闹革命,写大字报进行大辩论,学校处于无政府状态,教学秩序完全被打乱。
1968年
一九六八年,彭汉荣出任革命委员会主任,但由于军宣队,贫宣队先后进驻学校,学校只能维持半天上课,半天开展大辩论(劳动)的局面。
一九六八年下半年,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兴起了全民办中学热潮,各村小学都开办初中班,龙华中学只招各村推荐上来的优秀生。为了支援小学办初中,龙华中学教师轮流到各村小学任教。
一九六八年九月,受到全民办中学的影响,龙华中学开办高中,但由于当时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教师人数不稳,实际上学校没有开展正常的教学。
这段时间,最值得称道的是,在校友中出现了一名英雄人物——金吉芬。一九六 八年五月,在博罗与河源交界的桂山失火,金吉芬跟随部队一起参加灭山火工作,为保卫国家财产安全,她扑山火,不幸牺牲,年仅十八岁。被广州军区授予“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女战士”的光荣称号。这段时期,学校由于出现英雄人物而带动了宣传工作。学校组织了宣传队,讲英雄、唱英雄。成为全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