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典美食-《盆菜》
《盆菜》顾名思义,即以容量较大的盆器盛装的菜肴。
《盆菜》典故:
传说一:
据记载,距今六百多年前的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陆秀夫、张世杰等朝官自浙江安徽逃难到福州,并立赵罡为帝(公元1276年)。宋帝等在福州藏匿不久,又经漳州逃到九龙,并且驻驿于九龙湾西,即今日的启德机场旧址。后来宋帝病死,众臣拥立赵昺为帝。当时启德一带不过是小山丘一个,后来人们就在该地兴建了「宋王台公园」来纪念这事。此外,该地附近的名胜二王殿村、金夫人墓(宋帝小公主的金身)、侯王庙也见证着当年的历史。不久,宋帝君臣等人又欲移师向西,在途经今日的新界时,当地居民见皇师驾到,当然希望殷勤招待,但仓卒之间要找来大量盛装菜肴的器皿也着实不易,于是居民就地取来一些大木盆以盛载菜肴,这样的一个急智,竟就成了今日的香港名菜《盆菜》。
传说二:
相传明代时期,倭寇屡犯中国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即派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倭,每打胜仗,百姓家家烹制美食犒劳军队,因菜肴太多,遂合装一盆,因味道鲜美,深得“戚家军”全体将士的喜爱,终于打退倭寇,英名留世。《盆菜》也因此流传下来,现住广东东南沿海及香港新界围竹一带,仍然流行以《盆菜》奉待客人的风俗习惯。
传说一被认为最合情理,也最为可信。
盆菜材料可调包罗万有,但常用有以下品种:萝卜、沙葛、豆卜、荀虾、芽菇、猪皮、门蟮干、石班肉、土尤、扣肉、冬菇、五花肉、炸枝竹、虾丸、鲮鱼丸、蚝豉、发菜、瑶柱、鲍鱼、烧鹅、烧肉、油鸡、鲜虾。
按原料季节的变化和品尝各要求选用以上品种,共分九层或十层,寓意“长长久久”“十全十美",由底至上层层迭起,错落有序,馥郁浓厚,美味可口。
贴士:
- 盆菜除了可以因应时令而调改外,也可以因以个人喜欢已采用。在滚烫的汤茨中亦可加入菜蔬进食。
- 盆菜中因放置大量肉类及高脂食物,故不宜经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