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要奖励 家长应该怎样给?

导语 奖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使用恰当可以激励孩子的上进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但是,奖励孩子的时候,家长们要掌握好奖励的力度。那么,父母该怎样奖励孩子才是最好的呢?

  中美奖励孩子的案例

  中国妈妈:杨女士,女儿宁宁,4岁

  我最近发现,宁宁不管干什么都要奖励。写字、画画、自己刷牙、叠被子,帮着摆摆碗筷什么的,都得以给钱、买玩具、买零食的方式给予物质奖励才行。我觉得,这就是因为她爸爸太忙,一回来就买这买那给宁宁“补偿”闹的,而宁宁呢,也是越大越知道了钱的“好处”。我担心总有一天会把宁宁惯坏的。

  

  美国妈妈:凯希女士,儿子布赖恩,6岁

  前段时间,布赖恩的老师告诉我,说布赖恩在班里不爱读书,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然后,我把布赖恩叫到跟前,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布赖恩说,他不好意思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问题或者大声朗读,他怕答错或读错了被别人笑话。

  为了鼓励布赖恩克服心理障碍,我给他特制了一张日历表,如果他当天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可以得到1颗星。如果一个星期他能得到3颗星,就可以在周末时得到奖励,到商店去买他喜欢的文具或玩具。如果一个星期得了5颗星,他就可以得到最高奖励,在周末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到餐馆吃饭、去游乐园,全家人都得服从。此外,他还可以晚半个小时上床睡觉,多玩一会儿电子游戏。

  专家点评

  有的父母认为奖励就是给孩子买他想要的东西,给孩子的奖励越多,就越会让他们延续好的行为习惯。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心理学家多年的观察发现,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是这样。过多的奖励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得到奖励的东西上去,而不是出现父母希望的行为。所以,奖励要多样化,同时,孩子越大,父母越要注重情感和精神奖励,一定要尽量避免把奖励局限于“物质”领域,少用“讨价还价”的形式进行。

  父母的奖励要把握好尺度

  1、奖励要有可见性:孩子只看表面行为,如果父母心里赞扬孩子,脸上非常严肃,在孩子看来就是种“惩罚”,因为他没能力读懂你的心。

  

  2、奖励要及时:孩子心理变化很快,时间一长就会忘了为什么奖励,这样使奖励与良好行为不能形成一种联系,奖励的作用也就失去了。不及时奖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没有位置,而不把良好行为坚持下去。

  3、奖励的目的要明确:当父母奖励孩子时一定要告诉他们原因。因为孩子得到某种奖励时,如果对为什么得奖不清楚,他就会只关心能否得到奖励,和得到奖励的大小。比如,孩子画一幅画,颜色用得非常丰富、准确,父母就奖励了他。如果这时候父母不把原因向孩子讲清,他们就会认为是因为画画得了奖励。于是,为了得到奖励,他会再画大量的画,却不会注意画的质量。显然,父母没有达到奖励的目的。

  4、责任范围之内的事干好了是份内事,不必事事表扬:如天天自己穿脱衣服,把柜子整理好,叠被铺床,自己洗耳恭听手绢和袜子这是5岁孩子应当做好的,如果还未学会应加紧练习,学会就应坚持,不必事事表扬。 但可在自理格上打钩表示做好,当作表扬。但是在某次干得特别出色,如把厕所角落弄干净,超出平时范围就可以特别表扬一次。如果经常坚持做得好,一个月也未落做一次,也可以得到特别的坚持奖,使坚持成为固定的习惯。

  5、不以金钱价值论奖,要以意义论奖:例如孩子的画被老师选上贴在幼儿园的展览室,家长为了进一步促进孩子学画画,奖给一盒彩笔,让他更能发挥画画的创造性。如孩子参加六一节庆祝会唱歌演出成功,妈妈送一个口琴作为奖励,反之,有些家长在奖品上标价,这回送一件东西10元,孩子学会向家长讨价就不太好了,也难以养成无条件帮助别人的美德。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