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老建筑之上海村 里巷建筑群

  第三代:旅德归来办私人图书馆

  时间:2011年

  现在的上海村居住着500多户人家,我们聚焦22号2楼的一户钟姓人家。

  2011年11月11日上午11时11分,钟家从德国回来的儿子,开了一家私人图书馆。为什么选这个时辰,钟家儿子说,因为读书是件孤独的事。

  钟欢,时年29岁。一身黑衣,一头短发,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回到武汉当起自由作家。

  他的笔名叫文泽尔,在推理小说界颇有名气。回到武汉,他的主业是推理小说创作、翻译德国小说以及写各种专栏。

  他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从解放中学保送到武汉二中,考上武大后,又被送到德国留学,虽然读的是理工科,但是从小在书香中浸润的他,最终认定文字是他此生的最爱。

  2011年9月,他在北京参加一个论坛,与会15位精英中有香港著名公共知识分子梁文道。私人图书馆开馆后的第二天梁文道刚好应邀来武汉参加活动,文泽尔就邀请他成为自己图书馆的会员,梁欣然应允。

  馆内藏书上万,内有英、德、日、法的原版书,最珍贵的是一些有百年历史的德文书,那是馆主从万里之外淘回来的。据说当年把这些书运回来,光运费都花了几万。下雨天这里闭门谢客。钟欢说,怕来访者的鞋子拖泥带水,脏了这里的地和书。

  第二代:时尚妈妈“放飞”儿子

  时间:1982年至今

  上海村22号2楼的这间私人图书馆,我们去之前电话约好时间,种欢父亲?先生站在路口等。踏上窄窄的楼梯,推开右手边的门,是另一处境地。地方不大,小套间的格局还有一个被简单改造过的阳台。最外间是一张小圆桌一双小对椅。坐得下两个人。墙被充分利用做书架。醒目处是一个漂亮的签名:文泽尔。

  这里需要预约,来之前一个电话或者一个电邮约好,只要不是下雨天,哪怕大年三十晚上,只要你愿意读书,也是可以来的。若是愿意通宵在这里读书,也欢迎,只是辛苦燕先生要睡沙发。所幸,燕先生也是爱书之人。前段时间燕先生看爱因斯坦的展览,回来还自己做实验做笔记。钟妈妈曾是图书馆的网上客服,也写些书评放在网上。

  相谈甚欢之际,刚在美术馆赶上一场展览的钟妈妈满脸笑容地进来。这个五十出头的女子,牛仔裤上有绣花,素面朝天。回来第一件事,把音乐打开,小提琴曲顿时弥漫空间,和着咖啡的香,安静的图书馆顿时有了声色。

  从1982年儿子出生,燕先生夫妇从小对他就没有任何要求和期待,包括这次放弃到手的博士学位回国,他们都支持。“我们对儿子没有要求,没有期待,就是让他自由自在地活着。”

  第一代:归国华侨爱给女儿穿蕾丝裙

  时间: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

  这一家人最早搬到上海村22栋2号的,是钟欢的外公。新中国成立之初,回国的华侨。回国后因为会开车先是做司机后来做省粮油食品总公司的经理,一直到退休。老房子是单位分的。

  50年代初,钟妈妈就出生在这里。童年记忆里,她是全里份里惟一穿蕾丝裙的小女生。那是海外的亲戚们寄来的。她常穿着洋装和小朋友们一起跳皮筋,跳到尽兴处总是把裙子脱掉,最后找不到,回家被训是常事。父母参加侨联的活动参加舞会都会带上她。

  在钟欢的记忆里,外公有着法裔血统,又是归国华侨,生活方式和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会用整整一间屋子来养一些大型鱼。现在的书房曾是外公养鱼的地方,所以钟欢的私人图书馆开张,他也买了两条小鱼放在鱼缸里。如今放电影的地方从前种过桔子葡萄。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