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父之名,盘点上海历史悠久的教堂文化

导语 上海,曾经的十里洋场,而今的中华明珠。它既有着历史的沧桑,又洋溢着现代的活力;它既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经典,又融入了西方文化的精髓。一座座经历了历史风雨的教堂,就是上海百年发展的见证!

  圣尼古拉斯教堂

  思南路转过弯,不消几步就上了皋兰路。路口有家专门的法国餐厅,它还被好事者评为上海最好的法国餐厅,叫作ashanti。餐厅本来是一座东正教的小教堂,建于1928年,名字叫“圣尼古拉斯”,它是当时漂泊在上海的俄国建筑师亚·伊·亚龙的手笔。

  这座建筑在空间布局上遵循拜占廷建筑形式,用集中式及相互垂直的两条中轴线来处理建筑形象。在外形上,正中最高以一个圆顶统帅整个形象,然后对称地向前、后、左、右降低下来,形成美丽的图案式的形象。在墙面处理上,多处用圆尖顶式的形象作为墙顶,分不同的大小、高低,装饰其间,很有个性。每个墙面多是中间设垂直形窗,窗顶用半圆拱作为结束,窗框、窗格多用铸铁花、彩色玻璃,很有宗教感。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