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什么要批评高考作文

导语 历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受到争议最多,批评也是最多的,为什么 要批评高考作文呢,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看完“批评”之后,想必持不同意见的各方,都会心平气和一些,也就可以比较客观理性地一起谈谈作文题了。

  关于作文题,质疑商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二:

  其一,作文题无所谓好坏,不过是给个由头,关键还是看考生怎么写。

  其二,假如出成类似法国、美国或者台湾那样的作文题,别说学生,让你们中学语文老师去写,你们能写什么?

  看来,关于作文题好坏的问题,很值得继续深入讨论。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很大比重。然而,从这些高考作文题中,却无法对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得出明晰的结论。它不像美国、法国的“作文题”那样,题目直截了当,视域开阔,重视思辨能力,而是经常搜集一些名言集锦,编纂一些新材料,让考生去审题立意。

  再者,高考作文太过文艺,设定的评分标准也过于重视文学性。面向全体考生的作文题,旨在选拔文学创作之才,明显是不应该的,特殊人才选拔,更适合院系的自主招生。然而,即使对于文学的态度,高考作文题也是暧昧不明的,在文体上,不限制小说,有时限制戏剧,基本都限制诗歌。

  既然是为高等学府选拔人才,想必应该是不拘一格。

  逻辑思维强,能思善辩者,做严谨之论文,能破能立,理据分明,宜也;洞察人生者,于一草一木中可以发现美,从身边人事上能够体验爱,描摹人生百态,寄寓独特之思,亦宜也;那么,具备创造才能者,编剧写诗,用纯文学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见识,不亦宜乎?机会理应均等,不该对有特别才能的孩子设障。如果设限是因为批卷的难度——诗歌和戏剧,毕竟不是人人皆可评价(甚至读懂),那么,应该设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评卷人中增加一些诗人剧作家,以专门批阅此类高考作文,而不是因噎废食,干脆不许孩子们编剧写诗。

  于是,不得不问:高考作文的命题与批阅标准是怎么制定的?

  在高中教师群体中,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消息流传:今年是某大学的某教授命题,他不喜欢故事型作文题,今后要多练习名言类题目;某教授今年是作文评卷组长,她最喜欢记叙文,她认为中学生根本不会写议论文,要教学生好好练记叙文;某特级教师主持命题,他最喜欢出关系型的题目;某文学教授批卷,她最喜欢一个事例文中多角度剖析……

  到底是规则说了算,还是个人说了算?决定万千考生命运的命题与批阅,如若系于某一人的喜好上,不是很荒唐可悲吗?

  不得不说,高考作文题的命制、批阅与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这只是一个比喻,所以,无须插播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的观点与约翰·纳什的“纳什均衡”等经济学常识。)双方互不信任,非但不换位思考,反而互相敌对。

  高中教师千方百计猜度上意,上面的专家则想方设法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结果,高考题目一出来,师生各种吐槽悲叹。成绩还未出来,关于几十秒批一篇作文的愤愤不平的言论,已经铺天盖地。

  大学教授指摘中小学老师不会教书、误人子弟,中小学老师抨击大学教授眼高于顶、恣意妄为。而学生,一进考场,就发现之前备考复习的全都没有用。

  如何走出这个以防备、猜忌、指责、背叛为形态的“囚徒困境”?

  怎样才能建立一个以合作、交流、换位思考为模式的双赢局面?

  专家认为,解决问题的权力的确不在教师手里。

  在高考这个链条里,教师的地位比考生还要低,处在最底层。一些可以在高考中取胜的教师,也不过是身经百战,获得了戴着镣铐跳舞的能力罢了。好比双方交战,人家在暗处,而你在明处,防备尚且首尾难顾,哪里还有什么还手之力?

  改善双方关系的决定权,的的确确掌握在上层。

  而居于上层的专家学者们,回顾这60多年来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不得不遗憾地说,真的没有一点改观。命题者的思路一直被局限在死胡同里,非但摆脱不了?四气”(市侩气、脂粉气、才子气、文人气),也落伍于中小学的实际教学,落伍于新世纪学生的智识。

  为什么每年作文题出来,你们都会被批评,甚至被嘲弄,被遍拉出来与港台日本美国法国乃至于民国时期的作文题相比较?因为时代在前进,而命题者却故步自封,一直在绕圈子,始终没有在作文命题上开启新气象。

  2002年,“心灵的选择”,那个改编自一篇散文的小故事,写登山者按摩抢救“冻僵的人”,被质疑违反医学常识。可是,这并没有阻挡命题人们改写小故事的热情。2013年,山洞里色彩斑斓的蝴蝶;2015年,显微镜下没有色彩的蝴蝶。这两只蝴蝶,难不成是庄周幻化而来,告诉我们“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相关阅读】2015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完整版)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