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门专业为何就业遇冷?(附高考红牌专业)
【导语】:如果有留意历年热门高考专业的考生、家长会发现,部分高考热门专业在就业时却不受欢迎,高考热门专业为何就业遇冷呢?下面小编一一告诉你。
1999年,全国只有两所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2008年,动画专业“开进”了全国共1230多所本专科院校。
物联网工程专业,在2010年全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开设;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全国30个院校可以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另有19所院校申请但未被批准;2012年,教育部又批准了80个院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另有4个院校申请但未被批准。也就是说,两年间,全国已有11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问题一:热门专业缘何扎堆?
像动画、物联网工程这些新兴专业一样,学前教育、轨道建设等专业,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新增新兴专业的院校量也在迅速膨胀。
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徐玉斌说,一窝蜂地开设专业,证明高校有了很大自主权。哪个行业有前景,有人才需求,院校就都想上这个专业。初期,肯定是什么专业热就上什么专业,这很正常,只是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某个专业毕业生过剩,质量却不高。
不少人好奇:每个新兴专业出现,随后都会有一大批学校跟风上马,大学专业到底是以什么标准通过审批的?
一位大学教授说,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带有一定的政策性,新设一个专业,多数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和评估,而这个评估多数停留在材料上,而不是有个专门的机构去评估它,比如看看学校的师资是不是到位,设备是否完善等,“所以我们叫‘跑专业’,常说这个专业‘跑’下来没。”
这位教授说,大学专业设置作为一种教育内部的活动,应该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才行,但现实的教育体制中,无论是在哪一个层面上的决策,教师和学生都是旁观者、执行者,是局外人。
所以,专业设置从表面上看是技术性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体制问题。
问题二:招生热门,为何就业遇冷?
生源是院校办学的“命根子”。
有考生报,学校就会收,不过招生时热,未必就业时热。
从多家人才机构的调查结果看,财经、政法、金融、计算机、生物工程、国际贸易、英语、法学等传统热门专业,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已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一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杨捷副院长说,每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专业齐全,追求大而全,而多数学校在开设新专业前,没进行前期的人才市场调查,比如:在就业市场上,动漫到底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底适应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调研太少了。”杨捷说,不管什么样的学校,总是先占着专业再说,学校没做前期的市场调查,就开始仓促上专业,可能连老师都不一定对这个专业了解。
“热门专业考生蜂拥而至,必然会导致热门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同时,仓促上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毕业生质量不高,毕业即失业的人数自然就高。”杨捷说,所以,大学在上专业时,一定得理性,学生、家长在报志愿时也要理性,不能一味地跟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