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东莞惠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

导语此次《规划》的发布正式明确,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在规划指导下,包括区域定位、产业分工、资源协同等许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2023年12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深圳都市圈以深圳市为中心,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内部人员往来密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路网密度全国领先,要素高效流动格局基本形成。

  此次《规划》的发布正式明确,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在规划指导下,包括区域定位、产业分工、资源协同等许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也有了答案。《规划》明确提出了深圳都市圈 “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总体发展布局——

  加快构建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增长极的“一主两副一极”功能区;

  推动形成由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为支撑的“四轴”区域空间发展体系。

  深圳主中心: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强化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高铁、城轨、高速公路为骨架,高效衔接国际国内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水平,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东莞副中心: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

  惠州副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清洁能源中心,推进大亚湾经开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高水平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努力把合作区打造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更多有关深圳都市圈内容,可点此查看《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本地宝】,关注后回复【规划】获取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深圳都市圈十问十答等内容!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